说这个罪名可是不小,放在勋贵和官员身上不光得砍了他的脑袋,就连他的族人也会受到牵连。
可就算这样,崇祯皇帝对朱聿键的处置也仅仅只是贬为庶人圈禁起来,而他这一脉的唐王爵位也没除去,而是转由他的弟弟继承唐王。这还是因为朱聿键没有儿子的缘故,假如他有儿子的话,唐王爵位肯定是由他儿子继承而不是他弟弟,这就是大明对宗室的向来处置惯例。
这种惯例一旦打破,那么人人自危,朱慎锥的控制力再强也不可能这么干,因为他这样干了等于把所有宗室全部推到对立面去了。所以就算他处置了现在的福王和潞王后,福王和潞王的王爵也会继续保留,由其子或者其弟承爵。
不过这样做也不代表朱慎锥就放过这些藩王,王爵可以保留,但接下来的实封却会改成遥领,也就是说朱慎锥会借这个机会直接打破大明开国至今的藩王封地制度,以实封藩王变成普通的亲王、郡王爵位,把封地收归国有,以后王爵的延续不再和封地结合,大明王爵取消实封,这个改变才是朱慎锥真正想要的。
历代王朝中,王爵的封地遥领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宋朝就是这样的情况。宋朝无论是皇子还是封王的臣子们,所拥有的爵位都是虚封,而他的领地也只是名义上的遥领,俸禄按照遥领的虚封来进行折算,由朝廷发放,这样就改变了藩王实封的存在。
这种做法在宋时的南北两朝中实施的很好,而终宋一朝前后四百多年中,宗室也从未造成反叛和对皇权的损害,而且还能因为这种方式很好地控制住宗室群体,同时也避免了把宗室养成废物的结果。
朱元璋时期实封王爵,在这点上等于开了历史倒车。当然这是因为当初朱元璋时期的特殊性所至,当时的实封王爵的确起到了稳定地方,加强王朝控制的结果。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弊端不断显露出来,哪怕没有朱棣出现,以当时大明藩王掌控实权的情况来看,大明早晚会爆发藩王和皇权之间的内战,等到那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上的大清在入主中原后也采取了类同于宋朝的制度,彻底取消了朱元璋藩王实封制度,改为虚封。在大明一朝中,无论是亲王和郡王都是以国名封爵,比如秦王、晋王、燕王、辽王等等,这些王爵都是以国名为封,实封地也在其国。
秦王封在秦地,晋王自然就是三晋地了,燕王朱棣是燕云,辽王就是辽东,以此类推很是明显。
朱慎锥之前郡王爵是交城王,交城王这个爵位是他祖上拥有的,封地自然在交城。后来进位吴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