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再来,可得真是这副景象。”
“所以这也算是沙海的在职分红计划的任务目标了?”
“哈哈哈……当然可以。”
事实上,郭阳认为大领导多半不会再来了,但话既然放出去了,就肯定得做到。
而后,郭阳又跟着进了梭梭林,工人还穿梭在林中采收肉苁蓉,或是追肥浇水。
也是因为这样,沙海的梭梭树长得十分快,同时也更绿。
大部份的肉苁蓉已经采摘完,在沙海农牧院里的广场上,就晾晒了很多的肉苁蓉,也有直接就被客商收走了的鲜货。
陆汉斌说:“人工接种的肉苁蓉产量比想象的要高,平均每亩采收了220斤,就是人工种植的价格有点低。”
“哦?具体的效益呢?”郭阳最近光顾着和大领导的约定了,对这方面倒没怎么注意。
“差一点的,每亩收益只有1000元,多的能到1300元,算下来,第一批接种的5万多亩,今年创收6500多万。”
郭阳不由眼前一亮,“还可以啊,这数据我记得三四年就能回本了啊。”
陆汉斌摇了摇头,“除非完全不管,追肥、浇水、打药这些步骤都省略掉,才能三年就收回投资。”
郭阳拍了拍陆汉斌肩膀,说:“可以了,能见到回头钱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种下的梭梭幼苗都两年每年都要浇几次水,三年后,梭梭的根系就成熟了,能独立存活。
但接种了肉苁蓉又是另一种情况,肉苁蓉接种后,会从梭梭那里摄取大量水分与养分,影响到梭梭的生长。
所以,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生态效益,施肥和灌溉是必须的。
据郭阳观察,沙海农牧并没有采用滴灌,而是小管出流的灌溉方式,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只浸润植物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水的利润率高,也避免了泥沙堵塞。
总之有点东西,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而不是郭阳一直口头上喊的节水滴灌。
这一天,郭阳也是在项目上转悠,日光温室,移民点,育苗圃,各个项目部也都去了。
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是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挣钱,屋里的家具也添置了不少。
郭阳还去瞻仰了下志愿者协会种的梭梭树。
在协会创始人的村子里,随意的散落在荒漠里,不过有沙海的技术指导,梭梭树看样子也能活。
只不过自然式分布,和沙海的株行式种植比起来那可就差多了。
晚上,郭阳也登录了拯救民勤网。
兴许是才完成了第一次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