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别想着省钱,不计成本,先把声势打出去,尤其是各项指标含量这块。”
“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营养成份含量是世界领先的。”
付秋雁应道:“好。”
其又扭身对聂如生说道:“聂总,还要辛苦你们,尽快把广告片子、平面海报先制作出来。”
听到郭老板说的不计成本,聂如生熬夜的那点困意早已消散殆尽。
“没问题。”
“我这两天不睡了。”
嘉禾的单子虽然辛苦,但单子大,报酬丰厚,给钱爽快,做事情也更为纯脆。
这样的大金主得一直抱牢了!
……
北方的某个静谧的村子里,突然迎来了两个不速之客,让家犬一阵吠叫。
戴着帽子,裹着围巾的两人心头一颤,紧了紧藏在包里的拍摄设备。
走进了村子。
狗叫声也慢慢的停了下来。
一阵七拐八绕之外,两人来到了一栋平房的院子外,能明显的听到鸭舌里传来的嘎嘎嘎的鸭叫声。
鸭舌门窗紧闭,外挂草帘,防御着冬天的寒风。
透过缝隙,可看到棚舍里悬挂着几个加了灯罩的灯泡,地上铺设了一层麦秸秆,一群鸭子紧紧的挤在一起。
其中一人小声说道:“这家人的养鸭技术其实不错,可惜走了歪路。”
另一人的视线则停留在不远处的饲料槽了,能看到染红了的玉米和小麦。
“是那个吗?”
“应该就是了。”
“不好进去啊!”
“找地方等一等,蛋鸭不可能一直关在棚舍里,等中午暖和了,主人就会将鸭放出去觅食、嬉水、活动。”
这会儿确实有点冷,两人只好找了个小饭店歇息。
还好中午的时候,顺利的拍摄到了想要的资料。
随后,又回到京城,对市场上的红心鸭蛋进行质量检测。
……
12月8日。
苏省,盐城。
郭阳来到了条子泥垦区,垦区与大海间修筑海堤隔离,从田块到大海,距离最长两公里,最短的仅两百米。
只见青青的小麦在凛冽寒风中探出叶尖静悄悄地“猫冬”,等待来年春风的召唤。
地面上还留有收割机驶过的车辙——一个多月前,这里正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条子泥,是盐城东台近海区域呈南北走向的巨型沙洲,因港汊似条形,故而得名。
现如今,这里的农业种植区被划分成了方方正正的12块大田,每块田的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