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点不行。”徐学农说道:“至少得是监测实验站,还得不低于100个,然后所有站点采集到的一手资料,定期统一汇总到天敌中心,并进行加工、统筹,形成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资源。”
“现在全世界都还没有一个国家有天敌中心。”
郭阳沉默了片刻,说道:“先看看吧。”
徐学农也没指望天禾真能投资,实验站倒是小钱,关键是需要人。
天敌昆虫的监测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使用马来氏网采集、扫网采集、震落采集、直接观察等。
而徐学农采用的是马来氏网。
这是一种类似小帐篷式的网,顶上呈斜坡状,越来越窄,顶端有一个开口,开口处挂着酒精瓶。
昆虫飞过或爬过时,在网的底部被截住。
因为它们往往只往上方爬,所以会一直爬到顶端,掉到瓶子里,只需定期收回即可。
徐学农将郭阳和毕强带到了一处辣椒田的边上,从一处马来氏网将瓶子取了下来。
“这玩意方便,每两个星期就能收集满满一瓶虫子,省人工,又省时间,收集的样品也比较干净、杂质少,利于后续做dna检测,看虫子到底是什么种类。”
“现在分离鉴定的天敌有30多类,包括鞘翅目、蜘蛛目、蜱螨目等天敌类群,还有大量天敌有待鉴定。”
“等会儿给我一份数据吧。”郭阳说道:“目前有什么发现吗?”
“有,除了七星瓢虫、六斑月瓢虫、龟纹瓢虫等常见的捕食性瓢虫外,还出现了2个菌食性瓢虫群体,它们取食病原菌,是可以给植物幼苗治疗白粉病的天敌,初步鉴定为狭叶菌瓢虫和二十星菌瓢虫。”
“挺好。”
很多专业名词郭阳没听懂,但“治病”这两个字他还是理解到了的。
“能直接用于生产吗?”郭阳问道。
“还有点难度。”徐学农说道:“目前国内还没有建设天敌工厂的经验。”
“除了我们对天敌资源本身了解不足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天敌本身的自然属性。”
“天敌能不能在实验室饲养或者规模化饲养,有一定标准,比如捕虫能力是不是很强,适不适合饲养等。”
“例如,大赤螨是对付许多田间小型害虫的强悍猎手,但是大赤螨养起来很费劲,因为它本身的自残能力特别强,种群数量多了就会“自相残杀”。”
“目前,掌握了饲养方法的只有赤眼蜂、草蛉、瓢虫等少数几类,但工厂化生产线,还需要多部门配合尝试。”
“大胆的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