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那个留着长刘海的小伙子,“他是研发玉米收获机的吧?”
一天下来,事实上也不用了一天,一两个小时就证明这机器还存在着缺陷。
靠近地面的秸秆上整齐的留了三四个豆荚,就仿佛…理发理了个板寸平头?
收割刀架太高了,想想原来是玉米收获机也不奇怪。
还有炸荚率也高,地里落了一溜儿的黄豆子。
自己的地,不打算抢一季蔬菜,就收得晚了些,晒得干了些……
这损失,看得郭阳牙疼。
在东北,因为机收损失太高,有些农场和农户都是人工割晒、机械捡拾脱粒……
嘉禾这么大面积,想省事省力就只能这样。
其实进口大豆收获机也可以,但丰凯逞能揽了下来……靠,是你们逼老子骂人的。
没过多长时间,就有附近的农户拧着麻袋,准备来捡拾地里未收割干净的大豆。
郭阳皱了皱眉,“蔡斌,找人把农户驱赶走!”
“啊!?”蔡斌问道:“未收割完的还要啊,要请人来捡吗?”
“你看我傻吗?”郭阳气急说道:“把人卷进收割机,那才是整了个大新闻。”
蔡斌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去安排。
等到晚上时,郭阳就收到了产量数据,一天收割了近四万亩,毛重约1980万斤。
亩产约495斤。
郭阳脸色一黑。
其实这个产量真不低了。
但这可是天豆7号,为西北干旱区量身定制的大豆种子,种子商店给出的产量是550~650斤。
他给农林局吹嘘的是亩产600斤,当时想着取个中间数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啪,光辉形象没了!
误差铁定出在机收上!
东北机收大豆总损失率约10%~12%,嘉禾按预产600斤算,损失率约17.5%,按预产550斤算,损失率也达到了10%。
郭阳真没想到会栽在这上面。
还好只是嘉禾的100万亩,一般的农场和农户都不会选择这样的机收方式。
研发小组也连夜改进,有这种惊人的损失和教训在前,改进效率惊人。
后面采收得一天比一天好,亩单产也上升到了五百二三十斤。
这种产量还是极高的,足够吸引玉米种植户改种大豆了。
此时,玉米主产区也纷纷进入了采收旺季,由于《粮油市场报》等媒体和机构的宣传,今年的玉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农户、种植企业、地方政府、粮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