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铁了心在百官皇亲前答非所问、表现平平。
这致使殿内朝臣果真暗笑,私下都说张岭这高徒平日了了,今日所见却不过尔尔。而四下交头接耳中,张岭冷脸不言、垂目不视,眉头已紧锁成川;内阁其余数位如常评点一番后,大约还是揣度先皇顾念张家颜面,才暗示吏部说:裴钧是忠烈之后,常闻在监中学问甚佳,如今怕是初次面圣过于惊怕才未能尽数表现才学,如此心性,或然只是好静罢了,倒很适宜入翰林编纂文书。
于是,裴钧这忠烈之后、名门之徒,就这么被几番斟酌下扔进了翰林,镇日领着不高不低的俸禄,只做一个在大小考核里收分卷纸、辑录风颂的小官,一身尚未有何功过是非,世人却已可指着他脊梁对他加以诸多评述,而其中最多的便是:
“张岭大人高足,如今不思康庄,但图守位保俸,足可见是胸无大志,实在蠢昧,可惜可惜。”
这甚至不如同期中会试排名更次于他的方明珏。
方明珏当年的名位是排去二十往后了,可凭了其师沈尚书的干系,经一番磕磕碰碰,还是得偿所愿地与裴钧、闫玉亮一道分入翰林,每日进了院儿就是瞎乐呵,入馆第三月又顺应家中安排娶亲入了洞房,往后只等着儿孙现世、千般圆满,日日就更是红光满面、刷刷抄诗,仿似这天底下再没有叫他不开怀的事情般,连带地,也叫他身边的人都松快好过。
就这样,御花园中杏子蒙烟、轻荷带雨,枫树落了叶子,霜雪再往头上盖,一年过去就是下一年。
那时裴钧总想,安闲无志其实没什么不好,而在翰林的几年,也未尝不是他前世一生中最好的几年。
念想间,皇城已至。裴钧下了马车,沿御花园中的石道往翰林走去,一路任脚下卵石在他千层布底的官靴下凹凸不一,徐经园中暖气潜催,眼看风吹下杏树的花瓣落在一枚枚小石子之间,将一园石地铺得或绯或白,倒也觉出分清淡雅致。
阅卷所在的惠文馆是个四厢庭院,地处翰林西北,只东南角开一小门,需从翰林中院的回廊绕进去。进去可见门楣的木匾随了古诗,题唤兰泽。入院后,庭中是一池菡萏未放,不过有几捧新绿荷叶出水,其上蜻蜓早立,挂着未收的晨露,一一鲜翠欲滴。
眼中的景致原是极好,正引裴钧隐忆从前不由唏嘘,可他过了荷塘没走两步,却见廊角走出了蔡飏与几位翰林学士,远远还听见有抑扬顿挫的音调传来,似乎是蔡飏正在之乎者也指点春秋,而从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