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恭送蔡太师”响起,裴钧扭头去望,只见蔡延一袭飞鹤银褂,已翩然消失在照壁后了。
差役拿着签好的单据文书,将崔宇送去班房。裴钧沉默地跟在其后,站在那道隔绝内外的牢门外,眼睁睁看着昔日老友被推搡进大牢,此刻竟忽而想起崔宇数年前回京时候的模样。
实则裴钧与崔宇,并未同时在青云监待过。崔宇年长他们快十岁,他进青云监的时候,是崔宇刚考得同进士出身,正该领官赴职的时候。
那时崔宇娶了恩师之女,侥幸入赘,兵部沈尚书家摆了筵席替他请监中同届、后届吃饭,是因了闫玉亮早入监半年,与他已相识,这才把裴钧、方明珏都一齐带了过去。美其名曰活络同窗情谊,实则只是为了蹭酒,却倒也让裴钧与崔宇熟识起来,往后或叫声师兄,或叫声老崔。
崔宇陡然从一介布衣进了官家大门,大约总还想留在京中跻身宦海或安禄为营的,却无奈他老丈人沈尚书瞧不上京中书吏、核校的杂职,直道入了此行是没有出息,要叫他女儿也跟着被朝中同袍瞧不起。
于是沈尚书便托了吏部的关系,把崔宇配去地方做推官,其本意是借这法司职务,让崔宇升上刺史之位、掌理一方的。可后来去了地方,崔宇才知道头上压的是两樽地头佛,身系门阀权势,轻易动之不得,这便又换去府道做巡察,四处奔波、终年不尽,一次次给裴钧他们写的信中也多发呜呼之叹,足见愁闷,引裴钧几人都十分心忧。是故后来裴钧做了侍读,甫一听姜湛说起刑部缺出个主事,便很快进了谏言,请了一纸皇命,急急把崔宇召入京中。
由此,时隔七年,一众师兄弟才总算又相聚。
崔宇回京的时候,恰是秋日。京门夹道枫树招摇。他回京的消息因没敢告诉沈老,来接他的便只有一众留在京中的师弟。
那时京城的枯风将崔宇的绸衫卷起了摆子,似乎是时隔七年后拂在他脸上的这一瞬,才吹出了他那一容的风尘。
他身后车边站着沈氏。沈氏怀抱着哭闹的长子皱眉哄着,一边还懦懦问着崔宇她如何有脸回去见娘家、如何安顿,可崔宇那时满目望遍京城风物,收回眼来,却只是看向一旁的裴钧几人,颤声说了句谢谢。
这似终将过往的侥幸与不幸混同一处告了一段落,岂知,却并非完结。
裴钧回忆到此,颤手扶在眼前的牢门上,锁眉看向牢中的崔宇:“老崔,你从前有没有一次……想过把这事儿告诉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