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大宛
而在蒙池国的北面,大宛都督府境内;广袤无垠的草原碧野如浪,随风激荡摇曳着延伸像远方。而又被几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珠串一般的池泊;将其分割成了不同块域的草场、林地、水泽和坡甸。
远处隐约可见的青黑色大山巍峨,点缀着雪岭皑皑;仿佛就在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的分明。但你不管对着它一鼓作气奔走出多远,累死了多少匹坐骑,却始终处在地平线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上。
而大宛都督府的主要人口居邑和城镇,就散落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彼此联通的水泊之间。伴随着这些据点外围,斑斓云彩一般的牛羊成群,蘑菇落一般的帐庐,呈现出与南方迥然的风物。
大宛都督府顾名思义,就是源自汉时,境内出产天马/汗血宝马的大宛国典故;虽然其疆域和人种历经变迁,早和汉时的大宛国天差地别,但是境内的十余州,遍布大片草原,世代盛产良马著称。
最早于唐显庆三年(658),苏定方大破西突厥射匮可汗阿史那贺鲁,原役属于西突厥的中亚诸胡列国,皆先后臣于唐廷。遂以昭武九姓之一石国置,治所就在王都的瞰羯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
后来,一度因为高仙芝攻灭石国,而导致的一系列变数;在唐军与大食遭遇于耽罗斯之战后,短暂的脱离过十几年。但很快就在梁公发起西域征拓之前,被忠于大唐的拔汗那等蕃属,先行夺回了。
因此,在梁公经略西域,而大量迁移河中列国/昭武九姓,的豪族贵种、臣民百姓;填充四面八方的征拓新土。同时也从东土大唐的周边,迁移来诸如回鹘、党项、渤海,等亲附大唐的各族部众。
填补了后世七河流域的草原空白,又分封和安置了许多,追随西征的有功将士、附从军队的酋首,乃至陆续受到朝廷门荫和封赏,来自东土的豪门勋贵子弟;就地筑城设垒、把持要冲,以为制约。
而重新划分和设置州县,并进行直接或是间接治理的大宛都督府,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块拼图。其地域广大在岭西诸府,堪称首屈一指;但因境内大部分草原,唯有靠近药杀水的南部三州适宜耕作。
因此,也嵬集了大宛都督府境内,大半数的人口和繁华区域。而蒙池国位于药杀水/锡尔河北岸的部分领地,就位于南部三州的苦盏州;也就是北曹国故地的境内,昔日王城/州治俱战提城的附近。
然而现如今,从对岸濛池国境内,逃过河来的数股叛军;还有部分暗中加入的境外藩属士兵,却已经攻入了俱战提城内;与长期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