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正中央摆着一张大大的八仙桌,四周有考究的紫绶桌围,已经坐了几个人。
辛子秋边走边张望,只见筵席主位上,正端坐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红色官服,但头上没带着官帽,只随意挽了个发髻。
他身材微微有些发胖,但天庭饱满,高鼻阔口,方面大耳,颌下三绺墨髯,不怒而自威。
这位大概就是老包了,辛子秋想着。
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黑,也没有脑门上的月牙儿。
辛子秋对包拯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看的几部电视剧,演包公的演员们基本上都画得跟非洲黑哥哥一样,脑门上还有个大大的月牙,显得狂拽酷炫。
眼前的老人,和想象中的差距有点大呀。
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了,本来就是嘛,正常人哪有长成那样儿的。
包拯皮肤确实不白,但也没黑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脑门上确实有个小疤,但并不明显,而且也不是月牙状的。
其实在北宋那个文人治世的年代,文官都很讲究外表形象的。
包公真要长得跟电视剧里黑煤球似的,皇帝看着就闹心,那是当不了大官儿的。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辛子秋很满足。
在来到这里之前,他见过的最大的官儿,就是他们家乡春山市的书记,那还是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赛获奖后,被评上了省三好学生,和其他不少优秀共青团员一起参加市里的活动的时候,才有机会和书记握了握手。
但眼下这位可是当朝二品大员,绝对的重臣,放到现在也至少是个中央委员什么的。
而且若论在后世的名气,即便是在人杰辈出的北宋,包公也肯定妥妥的排进前三位,十几亿中国人,就算是文盲,也知道包青天。
这样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居然要和自己同席吃饭,辛子秋想想都觉得带劲儿。
……
包拯看到贾宪和辛子秋进来,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微微拱手道:
“贾老先生,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否?包拯有礼了。”
贾宪连忙还礼,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包拯知他在术数一道上有大才华,这一次为官家开启宝库,虽然还有其他人帮助,但最终能否成功,恐怕要靠这位老爷子,是以特别礼遇。
他又看到了贾宪身后的辛子秋,笑道:
“这位就是辛子秋小义士吧,果然英雄出少年,一表人才,有勇有谋,请坐。”
辛子秋虽然是现代人,对封建社会的官员没什么敬畏之心,但听到包公夸奖他,也颇感荣幸,认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