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民间,
预算不足的亏空,又该从何处补足?”
朴国昌一愣,旋即在心里挑起大拇指。
周正隆提出问题的角度和理由,
合情合理,这确实是两难问题。
看看北海王怎么回答?
陆远笑了笑:“我的家眷没多少人,
王宫库中的钱粮,十辈子也吃不完,王田分就分了。”
周正隆呆滞片刻,追问道:“那朝廷的用度呢?”
陆远看向想容:“秘书,户部档案是怎么说的?”“人形电脑”立刻准确地报出一串串数字。
“神凌大观三十五年,高丽朝廷预算九十五万两。
三十六年,一百万两。今年的预算一百二十万两。”
“高丽八道共四十万户,工商户两万余,
今年应收赋税,一百五十万两。”
“依据新政预测,每年全国农户以及工商缴税,不足八十万两。”
周正隆也是做了功课,
对想容毫厘不爽的记忆力,叹为观止。
但,这恰好说明,如果强行推广新政,就会亏空一半,
而且,朝廷入不敷出,用度缺口四十万两。
如果补不上,不能给官吏们发工资,朝廷就得关门。
到了那时候,绝对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这时,朴国昌赶紧加一把火。
“王上,若能先从咸镜道试点,
臣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会保证宫中和朝廷的用度!”
陆远一点也不慌,慢悠悠地说道:
“朴首辅,周侍郎,
对待新生事物不要急,可以等一两年,看看效果再说。”
朴国昌和周正隆面面相觑,这北海王真打算一意孤行了吗?
在朴国昌示意下,周正隆紧张地问道:
“王上,届时若有了亏空,又该如何处置?”
“每年一百二十万,亏空部分,
由宫中补足。两位爱卿,满意否?”
周正隆再次惊讶地说道:“王上,难道120万两成为定制?”
陆远反问道:“难道不够么?”
周正隆理直气壮地说道:“朝廷预算逐年上涨,已成惯例……”
陆远问道:“军费开支多少?”
周正隆下意识地回答:“五成……”
“以后,改为一成。”
朴国昌和周正隆都是悚然一惊。
什么?
边军加王城卫戍部队,合计10万。
12万两军饷,根本搞不定啊!
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