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孔庸之皱起了眉头:“如此下去,晋东南地区民力必然加快速度损耗,于抗战全局而言,无异于杀鸡取卵。”
方立功叹了口气。
楚云飞同样微微颔首,一脸的凝重:“我等自然也是知晓这个道理,可现如今暴日猖獗,在山西地区再度增兵,有大举侵犯之势,我晋东南一地百姓不过三百八十万人.”
“百姓们没了多余的粮食自然也就没办法改善生活,这老百姓若是生活没了奔头,那可就糟了。”
孔庸之这个老狐狸。
可不会因为楚云飞是山西人,再诉点苦就相信他。
投资也需要看到前景。
看到唾手可得的利益才行。
山西地区,谁说话算数。
自然不是楚云飞,至少现在不是。
而是阎老西。
值得一提的是孔庸之和阎老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势同水火。
在增资改组,整理田赋、废除苛杂改良税制和土地陈报、整理币制救济农村金融等经济改革之中在拖国民政府的后腿。
客观来讲,确实起了效果。
民众们少了苛捐杂税,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
据统计,废除的苛捐杂税有五千多种。
(可想而知这群军阀有多唐三,连这种买办官僚都不如。)
减少了此类税收六千多万元/年,相当于国民政府一年军费的四分之一。
并且迫使地方军阀的军费依靠中央提供,使得常凯申很是开心。
孔庸之财政改革,其实就是在斩地方军阀的财权。
虽以印税,以及烟草税的四成进行补充回流。
但话说回来。
阎老西这种大军阀怎么可能会执行中央的财政政令呢?
两人本身就不对付,尤其是阎老西想要在山西地区重新发行晋钞。
和中央系之间产生了多次的冲突。
而楚云飞之所以邀请孔庸之过来。
更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找不到第二个合适人选能够借力。
楚云飞以农业钱粮入手,希望能够以贷款的形式得到一大笔的扶持基金。
这样他就不至于从这群老百姓们手中收粮食,而是买粮食。
即便是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购买,也比直接征收要强很多。
对于常凯申、孔庸之等人而言。
山西地区需要处理的可不仅仅只有日本人.
后续的交谈则是看起来更加的顺利,孔庸之虽然没有满口答应楚云飞的请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