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我们正需要你这个卧龙先生!
宿舍里那几个,听说他是眉山苏氏的,便有些避而远之。
苏允也不往上凑,但太学里面的事情,还是得找个知情人才行。
苏允给李亮送了一些海鲜干货,算是把这个朋友给结下来了。
海鲜干货不便宜,但李亮这个朋友却是结交得值当。
今日从他这里获得的信息都很重要。
首先是自己班的课程表,有了这个表,他便得了门道进去了,若是什么时候上课都不知道,学习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而这学分制度,亦是十分重要,他倒是没有想过走太学的赐官门路。
但无论是想要留在太学,还是要升舍,都需要学分,所以好好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拿到了课程表,苏允的太学生涯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苏允根据李亮的指点,去直学处领取书籍,领到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礼记》五经,兼经《论语》、《孟子》以及一本宋刑统,共八本书,宋刑统很厚,其余的都很薄。
厚的自然不容易学,但薄亦是不好学。
宋刑统是太祖建隆四年颁布的,但距今已经将近一百二十年了,这一百二十年时间,不断地修改,已经是成了厚厚的一本。
而且这里面的内容还不是大宋朝全部的律法,在宋刑统之外,还有大量的编、条法事类、断例、指挥、申明、看详等律法。
不过那些暂时不是太学学子考试的范畴之内的东西,可以暂时不管。
但就这一本宋刑统,已经是令人见而生畏了。
至于诗书周易论语这些经书,原文其实都不多,若是不加注释,基本上都是薄薄的一本,但加上各种注释之后,叠起来简直是汗牛充栋了。
苏允摇了摇头,这就是他并没有特别大的信心来参加科举的原因。
不过,对于苏允来说,其实这元丰年间的科举其实会更容易一些。
原本的科考考的是墨义(默写)、帖经(填空),这些需要背诵经书原文以及注释,这个对于苏允来说可能难度稍微有点高。
反而是变革之后的考试方式对苏允来说更加友善一些,现在考的却是大义,也就是解释圣人经典中句子的大意。
大义所对之义只合注疏大意,不须文字尽同,或有意见,即依注疏解释外,任自陈述,可以明其识虑。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将大意给阐述出来,就算是文字有些不同,也是无所谓的。
甚至可以不需要引用注疏,而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