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攻击大宋,反击亦是道理之中。
最后,此次二十万大宋好男儿葬身西北,此仇不报,枉为中国人。
以上乃是从大义出发。
从国家策略来说,和平是打出来的,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个道理,后世的中国人没有不了解的。
所以,苏允很难苟同苏辙这种馁靖的立场,但苏辙毕竟是叔父,苏允并不想与苏辙有争执,便笑道:“侄儿此去,只是想要练出一厢精兵,并无掀起战争的想法,国战也不是侄儿能够干涉的,只是想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而已。”
苏辙有些愠怒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没有精锐的军队也就罢了,若有精锐军队,君王便会忍不住想要动武,你为何不想想这个道理呢?”
苏允皱起了眉头,沉吟了一下道:“叔父,保家卫国,没有精锐的军队,又如何抵御入侵,侄儿要做的事情,对朝廷来说并无问题。”
苏辙摇头道:“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能够评判的,你的才能在于官场,你留在汴京,有你岳父照看着你,有官家爱护你,无须十年,你便可以成为朝中大臣,何苦跑去西北吃风沙呢?
你若是没有建功立业的想法,那就不用去西北,你若是去西北,当然有建功立业的想法,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苏允沉默了起来,苏辙说的没错,他既然要去西北,自然是要做些事情的,不做事情,去西北做什么。
苏辙见状哼道:“你听叔一句劝,就留在汴京,你若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等你做到一方封疆大吏乃至于参政的时候,到时候你去西北指挥大局,岂不是更好?”
苏允摇摇头道:“十年太久,侄儿只愿争朝夕。
而且,若是不去训练出来精兵,我去指挥大局,又有什么用呢,打仗靠的是精锐的士兵。
没有精锐的士兵,侄儿就算是有诸葛丞相之智,也难以尽情发挥。
叔父,今日我来,是想提前跟您辞别来的,侄儿以后不在汴京,叔父还请好好照料自己,照顾好婶娘以及弟弟妹妹们。”
苏辙闻言顿时怒起,苏允这意思是,我不是来跟你商量的,我已经做好了决定,你就别再劝了。
叔侄二人闹了一个不欢而散。
苏辙甚至都不给苏允留饭,自顾自跑书房去了。
婶娘赶紧出来跟苏允说合。
苏允安慰了一下婶娘,然后便告辞去了章府。
章惇见到苏允却是冷笑道:“呦,贵人光临,那可真是罕见啊,以前倒是常常来,自娶走老夫女儿后,就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