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什么,就怕路子给堵了,那才是大祸事呢。”
那老汪笑道:“这个倒是不用担心,那小苏经略相公不是不讲理的人,他也是知道,咱们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咱们也是为朝廷做过贡献的人,总不至于赶尽杀绝才是吧?”
他所谓的贡献,是之前大宋数次禁止西夏青白盐的时候,是他们从陕西运送解盐进来的事情,当然朝廷也不是无偿让他们做贡献,是有过补贴的,但朝廷还真的承认他们所做的贡献。
徐礼信却是立即抓住了重点,问道:“小苏相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看起来了解一二?”
那一直没有说话的老杜笑道:“有些了解,小苏相公的其他丰功伟绩某就不多说了,只说说这位小苏相公跟我们这些商人相似之处。
这位除了经义大家、状元郎、经略西北这等雄才之外,在商业上亦是颇有建树。
他在黄州的时候,曾以一首临江仙救活一座酒楼,让这座名为临江楼的江边小酒楼,变成长江畔大名鼎鼎的酒楼。
他到了汴京之后,搞了个鸡蛋灌饼的小生意,现在这生意至少年入数十万贯。
后来搞了个地洞子,也就是冬天种菜的玩意,每年至少是数百万贯的收入。
可以说,这位才是生意人中的生意人,反正老杜我贩卖私盐数十年,这家底都比不过人家随便折腾一下。
哦,是了,我的意思是,这位是做过生意的人,所以他能够了解我们做生意人的不易,或许会有所谅解才是。”
徐礼信对这老杜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位乃是京畿杜,背后乃是开封杜家,能够了解到这些的确是正常。
徐礼信点点头道:“那么此次他为何要扣下咱们的车队,这是为何呢,是因为要重新跟咱们立规矩么?”
老杜笑道:“这就不清楚了,不过,未必就是坏事,咱们看看便是。”
几人叙话的时候,有个锦衣青年带着几个随从过来,拱手问道:“您几位可是做解盐生意的东家?”几人赶紧拱手见礼,徐礼信问道:“我等是奉米脂徐将军命令前来的,在下徐礼信,请问阁下怎么称呼?”
锦衣青年笑道:“在下蔡凤回,此次托徐将军将诸位请来,乃是有些事情想跟诸位商量一番,请吧。”
他走在前面,几人赶紧跟上。
锦衣青年蔡凤回带着几人进了米脂寨中一处颇为宽阔的屋舍之中,里面人员颇多,衣着虽是平民服饰,但一个个颇为干练,不像是一般的老百姓,倒像是跟一些精明的掌柜一般,不过大多是年轻有为的年纪。
蔡凤回带着诸人进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