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道了。
尤其是读过苏允所写的孟子集注以及四书章句集注的太学师生,对其理解更加得深刻,此时他们油然而生一种感觉:小苏学士,着实是学究天人啊!
课后,太学教授们找到了太学祭酒,要求单独给苏允开课,祭酒自然不会忤逆众议,祭酒也是朝廷大臣,自然知道苏允的情况。
虽说太后、司马光等人有意将苏允排除出朝堂,但苏允毕竟是经义大师还是翰林学士,这样的人要讲学什么的,自然是不能阻拦的。
北宋这点还是好的,大家就算是政见上不同,但你要传你的学说,那也不会阻拦你,比如说司马光不得势,那他就窝在洛阳写书,还是时常上书抨击新法,但新法一派也不会说那你书也别修了。
程颐两兄弟讲学传道,也对新法时有攻击,但也并不会被禁止传学。
因此,这个时候的文化氛围算是颇为宽松的,太学祭酒也不担心会因此而吃挂落,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太学教授寻到苏允,提出了单独开课的要求,苏允自然是顺势答应了下来。
苏允已经意识到,这条路是正确的,从太学师生的表现来看,这个影响已经在渐渐发酵,等到某一日,一定会开结果的。
苏允与太学约定好,两天上一次课,每次课都以公开课的方式来开,而且还提出一个要求,无论是太学生也好,外面的读书人也罢,只要愿意听的,尽皆可以进来听讲。
太学这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无非便是提供一个场地,然后安排人盯一下,别让那些进来的人到处乱跑就行了。
苏允与太学敲定了公开课,然后开始系统的备课。
这一次,他无须再借用三国演义的壳子了,因为已经有足够的群众基础了。
有太学师生这帮拥趸,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如此一来,就不必用三国演义这样的噱头了,直接上干货就是了。
苏允打算直接开讲《四书章句集注》,从孟子集注开始。
实际上有许多人都有所误会,以为苏允的《孟子集注》与《四书章句集注》是两部书,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四书章句集注是四部书。
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孟子集注、论语集注、大学章句以及中庸章句。
苏允之所以选择讲四书章句集注,是因为他所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不仅是将四书正本归原,还将后世的先进的哲学思想,包括阳明心学、毛列主义等都给糅合了进去!
可以说,这四书章句集注四册书里面的理论,甚至拿到后世都不会过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