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拿回来一翻,竟是简明易懂。
上面的道理,竟是一读就通,一通就会令人思考,以往许多迷迷糊糊的道理,竟是通了大部分。
这如何不让这些商人大喜过望,他们不是不读书,只是要么资质鲁钝,要么少年时候没有资本读书。
但并不代表他们对知识不渴望,只是以前的门槛太高,他们够不上而已。
现在竟然有将各种道理说得人能听懂的学说,那自然也是要好好了解好好学。
他们自然不是要去考科举,而是他们也有对知识的向往。
当然啦,最重要的还是,这对他们生意是有好处的呀!
一个在封建社会成功的商人,无不需要跟这个社会统治阶层沟通。
而统治阶层的人少有不读书的,就算是胥吏,他们亦是多少读过书的。
跟他们沟通,若是不识风雅,嘿嘿,别人不仅不跟你做生意,甚至还鄙夷你!
这是有现实需求的。
在现实需求的推动之下,他们自然是如饥似渴的阅读关于苏学的著作。
一开始是读专门编撰出来的、容易理解的入门读本,等到这些读完了,然后入手《四书章句集注》等著作。
嘿,有了入门读本的基础,竟是发现也能读,那可就有意思了!
如此更加容易引起风潮,在春闱到来之际,汴京城里的人,只要识得一些字,都会尝试着去读一读苏学,至于能不能坚持,那还是看个人了。
毕竟就连小说都未必人人愿意看,这种学术上的东西,虽然能懂容易懂,也未必人人都愿意看的。
在春闱开始的前一日,苏学会会员竟是已经过百!
这个速度其实并不快,这里发展的会员之中,大部分是太学学子,基本上都是有两三年时间接触的,他们是什么背景,又是什么性格追求,基本上都是了解得差不多的。
而且每一个人入会,那都是非常谨慎的事情,非得经过数人同时举荐,然后通过调查、谈话、试探才能够进入。
而进入之后一开始的权限也不高,须得经历过预备观察一段时间,才会让他们加入。
不过,即便是如此,苏允以及苏门六子依然做好了有人泄密的准备,一旦发现有人有异动,或者说官府有搜捕的迹象,便要立即将组织转入地下。
苏允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知道像苏学会这样的组织是很难顺利的发展下去的。
现在是规模还小,一旦规模变大,自然而然便会引起朝廷的警惕,这是怎么也不可能避免的。
现在苏学会只是推动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