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的人才,壮大苏学的力量。
4.会员分级管理:对会员进行分级管理,构建“核心干事-正式会员-外围会员”三级体系。
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筛选出政治可靠、能力出众的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有纪律的会员队伍。
待要点一一记录完毕,韩幼安长舒了一口气。
先生苏允的这封信来得恰到好处,将他近期的诸多困惑尽数解开。
有了这清晰的指引,接下来的工作该如何推进,他心中已然有了明确的方向。
与此同时,各地的苏门弟子大多也收到了与韩幼安相似的密信。
这些信承载着苏允近期主要想要推动的事务安排。
这四件事,环环相扣,精心布局。
一方面为了促使苏学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吸纳更多人才,传播苏学思想;
另一方面又保持着谨慎小心的态度,提前预防可能遭遇的打压。通过设置三层会员防火墙,降低风险,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
其中,梅林书院的建设和资助贫困学子之举,既能推动苏学会快速发展,又在收揽人心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苏学理念。
苏允在推动这四件事情的同时,也开始收集各地的执行情况。
他打算以此为基础,编撰一本指导书籍,作为苏学会会员的培养手册,为会员们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指导。
在苏学会以及梅林书院中,苏允规划构建以民生为导向的讲学体系:
专题课程设置:在梅林书院开设如“苏学与河工”“田赋改良考”等特色专题课程。
将苏学的经典典籍与地方治理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就像参考《均田策》的注疏模式,详细解析黄州堤坝修建中“以工代赈”的成功经验。
使得苏学理论能够转化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治理方案,让学子们能学以致用。
民生堂会举办:定期举办“民生堂会”,仿照宋代经筵制度,组织学者与地方官员共同参与。
围绕户籍改革、商税稽核等重要议题展开辩论,把苏学中“公平正义”的理念融入到政策讨论之中,促进苏学在实际政务中的应用和发展。
三级民生服务网络构建。
骨干选拔:由核心干事主导,选拔一批精通农政、水利等领域的骨干人才,组建“民生察访使”队伍。这些骨干定期深入州县,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
基层信息收集:会员层面实施“一会员管十户”制度。
要求正式会员定期提交《民生札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