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动车辆内部的智能芯片和高能电池。
也不会耗费苏武的生存点。
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免费进行了一次升级。
“最快到后天。”
“工程队就可以完成这一个阶段的改装和扩张。”
“到时候,工程队挖掘地下空间的速度,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继续增加两到三倍。”
“也是获得数控机床和3d打印机之前,工程队效率的15倍左右。”
15倍的效率差距,这是什么概念?
在数控机床出现之前。
工程队需要12天的时间才能挖掘出一层600平米的标准空间。
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升15倍的话,就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能为避难所增加新的一层。
哪怕考虑到当前的地下第5层。
内部层高达到了12米,是前几层的两倍。设计面积也扩张到了3000平米。
新的工程队,也能在8天的时间内,从无到有的将其开辟出来。
到时候。限制避难所扩张速度的,就不再是工程队的施工能力,而是原材料供给问题。更确切点说,就是水泥的供给问题。
“仅仅依靠交易,恐怕很难满足建造避难所的需求。”
“也是时候,该考虑开采石灰石矿。”
“自产水泥了。”
苏武想到了他在铺设监测网络的时候,在山区深处发现的那座小型石灰石矿。
当时认为那里没有道路,进出困难,开采难度极大。
需要暂时搁置。
但现在。
面临未来巨大的水泥需求缺口,却是再困难也得上了。
实在不行,就算用无人机空中运输。
也要一点一点的把开采出来的矿石给搬运回来。
当然,事实上也不至于到那一步。
调出一张最近的无人机拍摄的山区地图。
苏武开始仔细的研究,前往石灰石矿的路线。
进入山区前的6公里,路段最简单。直接沿着原有的公路走就可以。
然后山脉外围区域,存在着许多山路。
那些山路经过不少在山区修建避难所的人扩宽,直到山火肆虐后的现在,大部分仍然还勉强可用。
苏武在其中耐心寻找了一番。很快拼出来一条总路程达到7公里左右的山路线。
而在这条路线的尽头。
距离被发现的小型石灰石矿直线距离3.7公里的位置,就再也没有路了。
只有陡峭的悬崖与裂谷。
“这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