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和人型服务型机器人数十个小时的共同努力。
被从里到外的重新加固了一遍。
将整体的防水等级,彻底提升了一个档次。
几乎与建在海底的基地不逞多让。
在避难所的出口位置。
那堆由挖掘出来的地下泥土和碎石堆积而成的山丘。
此时也被重新修整。
在添加了部分水泥和钢筋,进行辅助加固后,形成一处比地面高出约20米的平台。
以供在极端情况下。
整个地面被淹没以后,仍然还可以通过平台正常出入。
当然,到了那个时候。
想要远行,使用的就不再是车辆,而是船只了。
这座平台,也将兼职成为一座码头,供来往的船只停靠。
“希望不会有用到的那一天。”
虽然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但苏武并不希望,农家小院的这些措施派上用场。如果真到了那一地步,那恐怕整个江河市都已经化身为一片巨大的内陆湖。
不知道会造成多少惨剧。
而相比于农家小院。
苏武的其它几个附属避难所,情况就都不太好。
最糟糕的一个。
是苏武准备建造成1号蔬菜种植基地,但是又尚未开始真正动工的那座小型避难所。
此时,它的出口已经被彻底淹没。避难所的大门几乎已经沉入了水下三米的位置。
并且由于最初建造的时候,设计不够规范。
整个避难所的防水做的不够彻底。
到处都出现了渗漏的现象。
这个时候,整个避难所中最下面的一层,已经被积水填满了三分之一的空间。
情况恶劣到苏武基本已经放弃抢救的程度。
反正里面有价值的东西,都已经提前搬走。
淹就淹吧。
大不了以后等水退了再回去重建。
而另外一座小型避难所,哨塔基地。
面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它的出口附近,地表积水同样达到了将近两米的深度。
如果不是苏武事先对哨塔基地的通风口,进行了紧急的加高和加固。
说不定这个时候也已经有水渗透进去。
同时,对于哨塔基地。
苏武就没办法再轻易的说放弃就放弃。
那座小型避难所里,聚集着地热发电机,高温熔炉,水培农场等等相当重要的资产。
还有构建了整个江河市互联网的四座通讯信号塔之一。
在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