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120吨水泥,以及大约800吨左右的铁矿石。
“挖掘出来的石灰石,没有必要全部制作成水泥。”
“也可以当做原材料存储起来。”
“铁矿石也是,来不及熔炼就先存着。”
“尽量趁着地表环境恶化之前,把能挖掘出来的那一部分矿石,先拉回避难所里再说。”
苏武拉出了实时扫描出来的两座矿场的结构图。
借助人工智能。
迅速的演算出了在不限制劳动力投入的情况下。
它们理论上的最大产值。
发现每天最多可以挖掘出大约两万吨的石灰石,以及5000吨的铁矿石。
这数量看似很多。
但相比那两座矿场本身的储量。
就仍然有些过于稀少。
以这种速度,想要将其中的小型石灰石矿挖空,至少需要两年左右。
而挖掘小型铁矿耗时更长,需要接近三年。
“除非接下来能改进挖掘工具。”
“不然最多也只能这样了。”
苏武略微有些遗憾。
看这个结果,估计在地表降到零下四五十度之前。
大概率连一小半的储量都来不及挖完。
在这种情况下。
最好的应对办法。
只有再加固一下从山区避难所到农家小院之间的那条地底隧道。
然后通过山区的避难所。
慢慢的把两座矿场上的产出转移出去。
这样一来,即使以后地表环境再恶劣。
也不会影响到矿场运输。
“按照这种情况推算。”
“如果以后在其它地方发现矿场的话。”
“也不可能快速的把它们掏空。”
“到时候长期在恶劣低温环境下的开采和运输,依然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该考虑考虑,设计一款更适应低温和冰原环境下的运输车辆了。”
“然后,还要尽快组建几支商队,与其它地区进行贸易,收拢那边的难民。”
“这些事情,越到后边越困难。”
“都必须尽早完成。”
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
苏武发现,接下来等待自己的事情,似乎多到数都数不清。
11月10日。
农家小院地表。
如今的这里,已经不再是荒芜一片。
除了早期建造的那座小型碉堡以外。
这里又新建了几座巨大的临时水泥仓库,以及一片用快速水泥铺平的巨大广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