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之行,盛世之兆?”秦小米看着秦奶奶,由衷道:“奶奶,您老真有文化。”
秦二婶亦是点头……秦庄这个娘,有点不简单。
秦奶奶道:“那你就多读书,别整天只琢磨着新玩意。”
姜小珠听见多读书三个字,原本想说两句助助兴的,立马低头扒饭。
然而,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秦小米扯她的后衣领,道:“小珠,听见了吧,要多读书啊。”
她前两世读书都快读吐了,这辈子,除非必要,否则她是一本书也不想看!
姜小珠想哭,可小米姐都发话了,她只能抬头,保证道:“嗯呐,小珠会好好读书。”
小谷小麦也道:“我们也会认真读书!”
都表态了,小姜二郎只能陪一个:“我也会努力读书学武。”
秦二叔听罢,悬在他脑袋上的筷子才收回去……他虽然被科考害了半辈子,可他依然觉得,读书学武,很有必要。起码,骂人的时候,词能多几倍。
秦爷爷秦奶奶见秦二叔没有排斥读书,放心不少,又道:“老二,你有空也教教他们。”
“不干!”秦二叔拒绝:“找荀老头去,他当过官的,有他教几个小的,足够了。”
秦爷爷秦奶奶见他抗拒,不敢再说,收拾收拾心情后,又欢欢喜喜的吃饭。
翌日,作坊女工们都在说减轻未嫁罚银的事儿。
“从此以后,咱们农人家的负担能少许多。”
秦六婆却不大高兴,在心里骂皇帝,要减轻未嫁罚银不知道早点出文书?害得我家多给了吕家二两聘金。
二两啊,够老娘上酒楼吃顿席面了!
可她怕死,不敢说这话,只能憋着。
想说吕家两句不好,发泄发泄吧,秦梅那死丫头的冷眼就扫过来了,她只能继续憋着。
6=9+
不过,下工回家后,她找了个由头,打了秦英一顿,爽了。
……
因着减轻未嫁罚银的事儿,十里八乡是高兴了好几天。
秦小米则是开始做带寿字、福字、喜字、禄字的新红烛。
因着这些红烛不需要烧个一天一夜,所以减了重量,做的是一两松油一根的,一对是二两重。
这样一来,一斤松油就能做出五对新红烛。
先给薛东家送了十对,让薛家点了看燃烧时间。
翌日,薛东家亲自来了一趟,对燃烧时间很满意,又问了底价。
秦小米说:“二十文钱一对,百姓的到手价不得高于五十五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