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紧张。
为了缓解住房紧张问题,49年之后,内城的东西城四合院变大杂院,经常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两间屋子里。
各种部队大院也在西郊抓紧建设起来。
这些空、海、总后……大院都在郊区空旷地带,大院内设施完善,自成一体,解决了大部分进京军队干部的住房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年除了修建部队大院外。
在城墙外、城根关厢一些空地上,曾仿兵营排房的形式,抢建了一批平房。
一排排光亮瓦房,房前是几家共用的院子,院子中间是一根自来水管,这应该算是当时的小别墅了。
能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大工厂的老技术工人和高级领导。
位于第二排角落的平房里,刘副厂长肥硕的身躯将沙发压得吱吱作响,
他的心情跟屁股下的沙发一样郁闷。
刘副厂长本名刘海山,在解放前本是‘野茶馆’的小伙计。
“野茶馆”多设在城外四郊关厢附近的三岔路口或靠近大车道的地方。
村落中的人家,临街盖上三四间瓦房或草房,夏天在外面搭上简单的芦席凉棚、喝茶的茶座。
刘海山的工作主要是在客人到来的时候,迎出递过一把布禅子,给客人禅身上和鞋上的泥土,还要帮客人端茶倒水。
最重要的是伺候茶馆老板一家人吃喝拉撒睡。
可谓是即是伙计,又是仆人,却没有工钱,只是管吃管祝
这种苦出身在解放后,这种苦出身在解放后,让刘海山翻了身。
更重要的是,他娶到了一个小寡妇,那寡妇的哥哥竟然是铁道局里面的领导。
靠着这层关系,刘海山咸鱼翻身,当上了饼干厂的副厂长。
饼干厂厂事少钱多,刘海山过了几年好日子,把以前过的苦日子都找补回来了。
谁承想,现在饼干厂竟然准备改建成方便面厂了。
刘海山对此很不理解,或者是不愿意理解。
饼干厂本来就是福利单位,每年有机务段的支持,为什么还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呢!
那个黄厂长也是个傻子,他难道不知道树大招风吗。
工厂一旦扩大规模,就会引起别人注意,他们这些厂领导还怎么过好日子?
当初要改建的时候,刘海山就有意见,只不过胳膊拗不过大腿,李爱国最终还是成为了厂代表。
刘海山本来并没有在意,一个工人出身的厂代表,懂得如何管理工厂?
谁承想,李爱国在巡视的第一天,就提出要整顿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