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卖到机务段,李爱国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心愿。
王段长正为货源发愁,听说魏庄公社能够持续提供土特产,当时请物资科拟定和采购协议。
“你们.”
魏庄公社是集体,机务段也是集体,集体之间的交易是允许的。
在这种情况下,卖货事业越来干越大,前门机务段属下的客运列车上全部开始卖货。
王结巴也说:“恩,恩恩人啊1
李爱国沉思片刻道:“要是能把枣子和山楂换成粮食的话,能解决不少困难。”
第一批山货在第二天的上午由五辆牛车拉着,来到了前门机务段。
“要是我们机务段收购呢?”
其实这事儿也是凑巧了。
到时候货源肯定更加紧张。
“爱国,哪那么容易埃俺们以前也动过这种念头,一来这些玩意只能卖给食品站,价格不高,大部分时间人家还不收购。要是私自卖的话,说不定会被绳走。”
机务段完全可以采购公社的山货,当做土特产在火车上销售。
魏庄公社的社员们听说那把不值钱的山楂、山核桃、甚至是蒲扇换成全国粮票,都高举双手表示欢迎。
老魏村长顿时一喜,神情却又黯淡了下来,“你们开大火车的,要这么多山货干什么啊?”
但是也知道,真能把山货卖给机务段的话,肯定是件大好事儿。
这才一年多的功夫,本来花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村长,还是您高明啊,跟李司机处好了关系。”王结巴道。
仅仅靠总局提供货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拿到厚厚一沓粮票,老魏村长悬在半空中的心总算是放下来。
而魏庄公社有了粮票,就算是到了艰难时期,社员们也能填饱肚子。
谁能想到,在后世老实人竟然变成了贬义词呢!
当然了,这事儿还真不违规。
“结巴,咱们以后不会挨饿了。”
李爱国没有能力,也没想着要阻拦历史的车轮前进。
但是。
他还是要身边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四月份的京城,洒满了春天的气息。
茶馆里,满是卷帘门和雕花窗。门前的大树已经散发出清新的芽叶,被路人轻轻地触碰着。
李爱国行车回来,还没有走到四合院,就被等待已久的王主任拦住了。
“王姨,出啥事儿了?”
“这是你叔托人从南方送回来的,拿回家泡酒吧。”
接过袋子,李爱国打开来,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