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司机们很快喜欢上这种皮糙肉厚的家伙了。
到了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解放卡车已经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还是利用宝贵的外汇,又连续进口了两次却贝尔卡车。
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内民用却贝尔d750卡车达到了2108辆。
这些卡车一直使用到九十年代。
后来,利用却贝尔的底盘,国内还研发了多款使用该底盘的国产客车。
最最最关键的是。
却贝尔卡车特别适合在高原上使用。
如果要快速打印的话,二十多辆卡车是远远不够的。 要是有了技术,有了生产线,咱们就能生产出上百,上千辆可以在高原上纵横驰骋的卡车。
当然了。
这些还得依靠【先生】去谈。
咱李爱国只能提供一个建议。
书房的门关闭后。
“先进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买不如造.这位一线工人的话听起来很粗粝,却意味深长埃”
【先生】琢磨了片刻,冲着助理说道:“以后多关注一下这个火车司机吧。”
“关注.是.”助理迟疑片刻,连忙点头。
“现在把滕部长请过来。”
“是。”
助理出了书房,关上了门。
走在寂静的走廊里,助理心中有些郁闷,一向做事沉稳的他,今天怎么出现了那么多次的情绪波动。
自从李爱国被【先生】请去,会议室内所有的人都已经明白这场争执谁将获得胜利。
等滕部长再被请去,哈市铁道研究所的同志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回哈市了。
果然,没有多久,部里面就传来了消息。
这次换取内燃机技术的计划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换取一种卡车的生产技术。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曹真章正在收拾行李。
他立刻丢下箱子,跑到了隔壁崔教授的房间里。
“崔教授,咱们这次明明可以换到火车技术,因为李爱国的阻挠,结果咱们一无所获,反倒是便宜了一机部那帮家伙。
李爱国的行为,已经属于出卖咱们铁道的利益了。
我觉得您有责任也有义务,检举李爱国。”
崔教授没有想到曹真章竟然会如此看待问题。
再三确认这是曹真章的真实想法后。
崔教授脸色严肃的说道:“曹真章,无论是一机部还是铁道部,那都是国家的,是人民的。现在全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建设是一盘大棋。
咱们铁道上使用的钢铁,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