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这次没有办法在行车实验中胜出,那么以后在江岸机务段的处境就很难了。
“该死的李爱国,别高兴得太早,我比你多开了十年火车,你这种青瓜蛋子,岂是我的对手。”
刘大利觉得自己能够在行车实验中轻松击败李爱国。
李爱国一直在梁四成的办公室里待了足足两个小时才离开。
期间梁四成讲了许多保护古建筑的事情,详细描述了鬼子飞机丢下炸弹的情形。
李爱国问梁四成:“您当时害怕吗?”
梁四成扶了扶眼镜框,道:“害怕,我也怕死。不瞒你说,第一次遇到飞机轰炸,我吓得连都站不起来。
但是那些古建筑都是文化瑰宝,要是不在被炸毁前,把建筑图纸绘画出来,咱们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文化就会消失。”
李爱国点头:“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咱们要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1
梁四成神情微动,低声重复两遍,越来越觉得有道理,沉声道:“爱国同志,此言甚有道理。”
梁四成将这句话深深的记在了心底。
咱李爱国心中一阵苦笑,一不小心咱成了文抄公了?
不过他是火车司机,跟电工同志一样是工人,电工同志应该不会介意吧。
离开了梁四成的办公室,来到大门口的时候,邢段长他们已经等着急了。
见到他出来,连忙迎上来问道:“爱国,梁委员是不是有什么任务交给你?”
“没有埃”
“啊?你们扯闲话扯了两个多小时.”
邢段长有点搞不明白了。
梁委员可是国内有名的大知识分子,喝的是洋墨水,吃的是牛奶面包,跟李爱国这种大老粗火车司机怎么可能有共同语言。
他看着那个大步走向自行车的火车司机,越来越觉得看不透他了。
******
1957年,10月10月11日,距离大桥正式通车还有四天。
这一天大桥迎来了最大规模的实验性行车。
一大早,工程局调派了整整五百多辆重型嘎斯卡车,来到大桥桥头等待。
嘎斯卡车上有铁道兵高举红色旗帜,旗帜在阳光下鲜艳流淌,那信仰的颜色给整座银灰色大桥添上了活力光彩。
在这年月卡车数量比较少,即使吴汉三镇是大城市,市民们也很难见到如此庞大规模的车队。
他们簇拥着朝着桥头走来。
这可把把守桥头的周文忠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