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特别简单,但是听不懂呀,真听不懂!
几位电气教授的神情已经凝重了起来。
他们感觉到李爱国的无绝缘轨道信号,已经涉及到了电气研究的前沿技术。
以夏中肃教授为代表的计算数学院专家则双眼紧盯黑板。
他们感觉到黑板上那随手写出的代码好像格外的美妙,格外的熟悉。
但是,仔细看去,又觉得十分的陌生、晦涩。
夏中肃教授忍不住举了举手问道:“爱国同志,这种脉冲编码的组合是不是跟计算机内运行的程序是一个原理?”
李爱国赞叹的点点头:“夏教授,您不愧是咱们国内首屈一指的计算机专家。
没错,要产生编码组合,跟计算机运行程序,都需要利用机器语言,产生有规律的信号。
唯一不同的是,脉冲编码组合需要脉冲电信号。
而计算机则的原理基于电子管的技术,利用了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
从原理上讲,它们如出一辙。”
【这年月国内外的计算机全是电子管计算机,跟后世的晶体管计算机有很大差别。】
李爱国停顿片刻,最终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我们要开发一款可以在电子管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来控制脉冲信号编码,从而实现铁道信号的自动化。”
轰!
此话一出,会议室内顿时沸腾了起来。
那些计算机专家们都感觉到这项任务不可能完成。
就拿他们正在研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来说,压根没办法完成如此复杂的信号控制工作。
夏中肃教授也觉得李爱国的野心太大了。
“爱国同志,目前我们的103电子管计算机无法承担如此复杂的计算任务!”
李爱国缓声道:“要是把103电子管计算机升级一下呢?”
“升级?“
夏中肃教授先是一愣,等明白李爱国的用意后,心中一阵兴奋。
103电子管计算机是根据老毛子m-3小型电子管计算机仿制而来。
m-3小型电子管计算机本身就是老毛子那边的“政绩”项目产物。
虽然挂着电子管计算机的明头,但是运算速度只有每秒钟30次。
这种计算速度,甚至比不上算盘
也就是说103电子管计算机压根无法实用。
夏中肃教授在项目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数次向二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