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让民夫们自备,反正这些赋税户部是没有收的,哪有理由完全让户部出。”
工部尚书沈缙马上就叫苦:“赵尚书,此言差矣,为修建孝陵,应天府周边徭役早已征调完成,我大明乃开明之朝,岂能一年征调多次徭役?我工部不能做这样的事!”
赵勉即刻说道:“你们不能出人出力,那就出钱。”
沈缙立刻摇头:“兵部拿了应天府周边一半赋税,他们应该出。”
兵部尚书秦逵也叫苦,“那一半赋税早就拿去买马了,我们出不了。”
朱标听到这里已经是感觉头疼,同时他更是感觉到一件让他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就是大明朝的赋税制度也太乱了。
原本天下赋税应该是由户部去征收的,但怎么就跑出来工部和兵部都能因为各种制度的缺陷,而胡乱将赋税捞到自己的荷包里面去。
凌汉在一边听的也是头大。
怎么会如此复杂?
看上去是钱袋子的户部,居然连征收赋税的权利都没有完全掌握在手里,也难怪这几年要出点钱,都要扯皮这么久,因为户部根本就没有钱。
而其它部门到手的钱,哪里会那么容易拱手交出去,估计非要等到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忍痛割爱。
六部之间的互相扯皮,利益竞争,已然如此严重,更遑论整个天下。
看起来陈寒说得对,很多东西在根源上没有得到解决,想要解决的时候才发现,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早就不允许你改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还没有完全恶化的时候,改正。
而他现在也才明白,为何有时候朝廷要实施政策的时候,明明都商量好了,但一到出钱的关头,就莫名其妙有人站出来反对。
一开始凌汉总觉得这些反对的人是发现政策不好,仗义执言。
现在才终于明白,那些人哪里会有这么高的觉悟,根本就是因为实行这项政策要从自己这个口子出钱。
不想出钱,就找借口说政策不行,搅黄它,最不济也要拖到其他部门一起出钱才行。
搞来搞去,这不就是朝廷之间的内耗吗?
如今凌汉从修建崖山村这么一件小事上,就看出大明王朝光是在赋税这块,就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局面。
朝廷中枢尚且如此,那底下岂不是更乱?
难怪陈寒一直强调,很多错误的根源就是在朱元璋这里,看起来真的是如此。
朱元璋虽然在财政方面不行,但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也绝对的聪明。
他现在才知道,陈寒说的大明王朝之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