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都表示不读书人了,表示没有奔头了。
对于这样闹事的人朱元璋的手段很简单,谁闹事就削谁的功名。
不想读书以后就不要考试,永久性取消科举的考试的资格。
官员反对直接革职。
于是革职了一百多人后,他们又都不说话了。
读书人也都回到了书斋安安静静读书了。
很消停。
只是外面的声音结束了但是学校内部的声音没有结束。
朱允炆这个从来都是跟着儒生长大的人,到了工程学院之后,格外的看不上工匠和商人之子。
虽然他们这二百零六人年龄都差不多。
这里面最大的是晋王的长子朱济熺,十六岁。
最小的是秦王长子朱尚炳十一岁。
其他的都是十五岁左右。
其他的宗室子弟都是稳重的二代。
有记载表明,第二任秦王朱尚炳很有骨气,朱棣造反当了皇帝,他是一万个看不上他四叔啊,最后被他四叔抓到京城整顿了一顿才算老实点。
朱济熺和朱尚炳差不多,看不得朱棣当皇帝,于是被整,剥夺了爵位,还被自己的弟弟囚禁了十年,最后被救出来,活了六十多岁,厉害啊。
朱高炽当然不用说,那是第四任皇帝,仁宗,号称能把朱棣当征北大将军使唤的太子。
朱有燉也不错,他父亲周王是医药学家,他是明朝被称作气魄上不输关汉卿的剧作家,到现代都有三十一种剧本流传,是个很有才的文化人。
他父亲在他十岁的时候触怒他爷爷,被罚去云南坐牢,他十岁就开始主持周王府的事宜,是个相当稳重的孩子。
朱允熥从小没妈,在继母羽翼下长大,不成熟稳重得死啊。
所以这五个都很好,就朱允炆,那叫一个跳啊。
别看在东宫的时候对谁都恭敬有加,但一出来,呵,这个看不上那个看不上。
他的堂兄弟们他都瞧不上,一直都以,哼……你们都只是宗室,我,以后是皇帝,你们能跟我比吗?
再者他从小跟着儒生长大的,他的外公更是一代大儒太常寺卿吕本,从小他的思想里面就有,读书人最高大上的思想。
他的堂兄弟们即便是面对工匠之子、商人之子,心里面可能会瞧不上,但是面子上还是比较的沉稳,不会太刻意,甚至见面的时候还会打个招呼,毕竟以后是同窗。
但他就不一样,堂兄弟们越对商人和工匠客气,他越瞧不起。
这日学校开早会,要到操场集合。
眼见辰时点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