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西域商人,以及那些中东的商人,都来到了此地做买卖。
因为大明现在的开放态度,让不少买卖人都赚得盆满钵满,那当然商机无限。
老百姓们也能够享受到来自于天南地北,甚至海外的物产。
流连在这样的市集上面,就连对改革变化看法最为激烈的礼部侍郎,都不禁咯噔了一下。
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馆驿当中没有出去。
他心里面对北平府的‘刁民’有成见,不愿意去见他们。
每天都是其他同僚到外边去调查,而他只在馆驿当中坐下来分析资料。
有很多同僚调查出来的对改革变法持赞同态度的报告,他都弃之如敝履。
但现在到了市集上,他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百姓生活的似乎还挺好。
一有这种想法,他马上摇头否定绝对是假象,一定是假的。
百姓看上去生活得很好,但其实受着高额的赋税的影响,肯定过得不如意。
尤其是那些做生意的人,他们交那么高的赋税还赚什么钱?
赚不到钱谁愿意支持改革变法。
于是有这种念头之后,他直接来到了一户买卖家。
先是进去挑肥拣瘦的买了一点东西。
接着由于他是今天第一个给老板开张的,所以跟老板聊起了天。
“掌柜的,您现在觉得朝廷如此高的赋税之下,您还有利润可以赚吗?
现在我听说可是提高了十几倍的赋税,是我的话早就关门大吉,谁愿意把辛辛苦苦挣了的钱都交给朝廷。”
一说这话,掌柜的波动算盘的手停了下来,看向了礼部侍郎,”我说这位老爷子,您是不是才从乡下出来呀,都不知道外面的世道到底是怎么样的?”
被这么一说,礼部侍郎立刻是尴尬起来。
“掌柜的您这话是怎么说?”
那掌柜的把算盘珠子拨到原处,然后啪啦啪几下归位,就开始给他上起课了,“这位老爷子,您可能真的是不知道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了。
这两三年来我们这些做买卖的人,可是因为国公爷的改革变化变生意是越来越好。
至于你说的交了十几倍的赋税,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知不知道我们现在做买卖的人不在被朝廷歧视,不再被百姓歧视,可以到处去做买卖。
这利润比之前高了五十倍上百倍,相较于那些利润交的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呀?
老爷子,您可真是孤陋寡闻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