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即便他们的渠道不一样,可是那个位置却是固定的。
那么他们就只能互相之间竞争。
只能互相做出成就来把对方挤垮下去,而不是勾结在一块。
因为勾结在一块,他们也没有办法互相渗透。
不能让那些搞技术的跑去当行政,他处理不好,他不懂得如何管理。
不可能让那些懂得官场道理,人情世故,并且行政流程的人去搞技术。
他不懂锛凿斧锯如何区别。
他也不知道那些东西该用在什么地方。
这就相当于两个不一样的技术工种,没有办法互相渗透的原因。
这就是鲶鱼效应。
当然陈寒也不能保证这种鲶鱼效应,可以永远运行下去。
政策的执行永远都会随着时局的改变而做出不一样的判断。
绝对不可能有一项政策可以保障千年不变。
有可能经过了几百年之后发现,新政又开始僵化了,那就又重新变回科举制度。
再经过几百年之后,又重新变回陈寒的新政。
来回的适应这个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政策变化,这才是灵活的决策策略。
这也是陈寒必须要告诉后辈人的经验。
所以当王大海和刘百户两个人在听完了这个书生的这番话之后,很赞同他说的。
因为一种政策的僵化就会导致一般的利益,既得者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而去拥护这项政策。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拥护这项政策?
不是因为这项政策利国利民,而是利他们自己。
一旦这项政策只让少数人获利,那它就会成为弊政。
于是王大海也没有再卖关子,听完了读书人的抱怨之后。
尤其是听完了下面一般读书人,都在抱怨这个政策会遇到的瓶颈之后,他说道:
“诸位所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你们能想到的其实在我们中原王朝,这数千年以来早就已经发生了不知多少遍。
诚如那位书生所言,权力带给人的诱惑太大,获得了权利之后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再会去同理那些依旧在寒窗苦读的读书人,他们只会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
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的,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儿孙们找寻更好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受伤害的就是,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读书人。
所以我们国公爷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早早的就搞出了一套,在目前来看最为稳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