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书本之内。
他们可以举一反三,而自己想要举一反三却发现乏善可陈。
因为你没有见识,你就无法提升你的认知。
你的认知提升不起来,你就只能是照本宣科。
你就只能书里面说什么你自己说什么,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自己的新论。
所以这群读书人现在很矛盾,就在于这里。
他们明明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
他们想要读书,所以十年寒窗苦读。
然而到头来却发现,还不如那些有钱人家的纨绔子弟学到的多。
他们在东家当幕僚之时,明明知道自己的学问要比那些脑满残肥的土财主要高得多。
然而却要奉承那些土财主,念出来的打油诗。
他们明明自己有指点江山的能力,却只能附庸那些土财主嘴里边,俗不可耐的言谈。
一遍又一遍的摧残着自己内心深处最脆弱的一面,一遍又一遍地撕碎自己的理想,去迎合他人的见解。
这样的痛苦和矛盾,让这群读书人现在对于明朝的改革变法非常的迫切。
别看他们现在说出的话夹杂着火药的味道。
然而却掩盖不住他们对于改革变法的期待。
甚至他们对改革变法的期待,要比工匠们的期待还要深。
因为读书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改变现状。
最迫切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有一样东西能让自己昂首挺胸起来,再也不要让自己委屈的在那些脑满残肥的财主家里,去迎合他的那些俗不可耐的举止。
甚至他们还希望当官之后,真正能够指点江山为老百姓们带来一点新的变化。
让老百姓们知道,原来治理天下还是需要这些有见识有学问,有能耐的读书人
这样自己才能够真正实现理想,才能实现他们从中原王朝圣贤书当中得到的那些,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论。
王大海和刘百户岂能不知道这些读书人心里面在想什么。
虽说不能够完全猜出他们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跟中原王朝的那些读书人一样的想法,但大致还是能够吻合。
读书人心里边两件事。
第一是留一个好名声在史书当中。
第二个是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
其实这两个并不矛盾。
很多读书人从小因为读书的缘故,对自己的家族以及自己的家庭并没有多少的帮助。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的依赖于家族对他们的支持。
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