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番运作之下,秦派的许多官员都得到了提拔,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
比如曹泳由兼职的户部侍郎,正式成为户部的大司农,正印官了。
而他原来的临安府尹一职,也落在了秦桧的心腹手上。
但是,自钱塘观潮时,赵官家会见了致仕多年的几位老臣后,似乎对他们又念起了旧情,开始逐一起复了。
李显忠应诏,复官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加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
退闲多年的老将刘锜,被赵官家起用为潭州知府。
全能小选手,尤其善于理财的张运也入职户部,接替了曹泳原本的户部侍郎一职。
如此种种,秦桧倒还忍得。
一则,他和赵构虽然表面上君臣相得,亲密无间。实际上却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早就是常态了。
秦桧每次给他的派系争取到一个重要职位,先是客客气气退让一步的赵官家,随后就会暗挫挫地开始往里面掺沙子。
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再安排一个跟秦桧不对付的人,来充当副职或者关键要职,以此来制衡他、牵制秦桧。
这一帝一相,就跟下棋似的,对于对手的弈棋风格,早就了如指掌了。
所以,对于赵官家这种暗挫挫的小动作,秦桧并不在意。
赵官家有此反应,才是正常的,赵官家若不这么干,他才会犯合计呢。
这几个人虽然被起复了,但李显忠是任职于地方,刘锜不但任职于地方,还是个文职。
张运虽然被留在中枢,职位却仍在曹泳之下,优势在我!
真正让秦桧在意的,始终是三衙禁军。
三衙禁军也发生变故了。
杨存中那个老东西,显然是已经老糊涂了。
之前,他居然去拍秦桧的马屁,使唤禁军士卒们,去给秦桧找猫。
不料,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秦桧并不领情,生性多疑的官家反而对他起了戒心。
为了重新获得官家的信任,杨存中又开始极力撇清和秦桧的关系。
如今眼见一批主战派官员重获起用,杨存中不晓得这是官家为了平衡朝堂,还以为是官家对待金国的态度有了变化。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上了一道奏疏,言曰宋金目前虽然仍是一片太平,但大宋不可因此而忘战,并进呈了备敌十策,建议朝廷加强对金国的防范。
秦桧安插在御前的眼线传回消息说,官家见了这道奏疏勃然大怒。
他痛斥杨存中已老迈昏聩,身为三衙总帅,竟然妄自揣测金人怀有恶意。
此等蠢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