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一些开国侯,开国伯会消失,这是短时间内无法避免的,而这也是四境敌人看到的机会。”
段千秋的话已经很直白了。
陛下可以宽恕那些被裹挟和中下层的将士。
但这些国公,侯爷之类的人,是不可能放过的。
这是底线。
没有哪位帝皇可以容忍背叛。
“这点不可避免,内乱起容易,但要平这些代价要付出。”
楚峰一子落下,如刮起一股冷冽寒风。
“陛下应该也知道,四境敌人,会在何时大规模出手,而就算朝廷防备,但不可能完全防住,因而陛下要做好边境州府遭遇战火,而臣民流血的代价。”
段千秋:“这无法避免!”
楚峰沉默许久,才道:“朕想过了,无法兼得,大夏也不可能妥协,而朕要做的是,尽量控制规模,将战线压制在一定的区域内,尽可能做到最小的代价。”
“陛下知晓就好。”
段千秋点点头。
权力交接,往往是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候。
事实上,在陛下登基的时候,乱象就已经起了。
平叛最重要。
可段千秋更清楚。
真不理会四境的敌人。
他们会以很短的时间,将大夏各州府占据,破坏大夏一百八十多年,好不容易建立的根基。
别搞到,乱还没平定,家就被偷了的事情。
这也是,大夏不能接受的。
“而朝廷大军现在被分散,皆都要面临大量敌人,而陛下放眼于大夏,也可发动全国的力量。”
段千秋又道:“除大夏各军团的力量,在各州府内发动本地子民,那些各府县内的本土力量,各预备役,不需要他们前线作战,可用来防备后方之乱。”
“同时,大夏的强者不全部都在朝廷,还有一部分,没入朝堂或军中,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也要发动起来,这都是可以用来作战的力量。”
段千秋的话,让楚峰认可。
太祖给他留下的太多了。
在位一百八十年,富国强民,增强底蕴。
让大夏子民,认可大夏。
愿意为大夏而战。
楚峰知道那些不在朝廷的强者,他们是对权利没兴趣,不想掺和朝廷斗争,更不想受到束缚。
但他们也是大夏人。
内乱他们可以不参与。
但外战。
避不得。
也要为国而战了。
“说得不错,各州府县内的本土力量,以及那些不入朝廷的强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