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着眉头思考应对办法,“学校对我的处罚原因,是说对研究生论文审核不严。”
“实际上,我并没有错。”
“学校也定死了毕业论文的抄袭。”
“如果证明黄慧比张硕优秀的多,根本不需要抄袭别人的小论文……一切,不言自明!”
周凯军想着,咬牙做出了决定。
……
一周后。
项目进入了收尾阶段。
张硕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代码,各部分拟定运行了很多次,碰到的问题一一进行了修改,还利用申请的服务器输入模拟数据试运行,持续两个小时的运作一切正常。
“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再想做进一步的调试,就需要更高端的计算机。”张硕轻呼了一口气,问向罗勇军,“报告写的怎么样了?”
“也差不多了!”
罗勇军道,“早上的时候修改了下格式,感觉已经没什么问题。只是报告,应该没有太多要求。”
他看起来有点疲惫。
最近一段时间,罗勇军都一直很努力,不止是调试程序、写报告,还不断地研究算法包、程序包的功能,以便理清偏差评估体系的内在逻辑。
这就是算法逻辑中最难理解的地方。
他倒不是因为感兴趣,纯粹是后续项目验收、做报告,甚至是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可能会牵扯底层原理问题。
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人,肯定会有人问他原理。
他不知道就太丢脸了!
现在罗勇军里里外外全部弄懂了,他感觉自己的逻辑水平得到了升华,仿佛已经成为算法逻辑大师。
张硕点头道,“程序调试好了,报告也写的差不多,我们可以提交验收了吧?”
“应该可以了。”
“什么流程?”
“先在学校项目后台提交一下,然后学校会和高能所那边沟通,看他们是什么验收流程。”
罗勇军解释道,“机构的资助项目,和国家基金项目不同,只要资助方认可就行了,具体怎么验收要商议一下。”
“我估计会把代码拿过去,再过去做报告讲解一下。”
“他们会用程序分析实验数据,确定一切没问题就行了,具体的分析结果,就和我们没关系了。”
“那可真有关系……”
张硕小声嘟囔了一句,他做研究的目的就是想知道分析结果。
如果能看到单次实验特有的现象,就证明两个世界微观物理规则的一致性,以后就可以朝着源点论的方向继续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