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半,学校的舆情应对工作小组正式上岗,他们在行政楼的小会议厅召开了会议,决定成立临时调查小组,组长由行政主任田俊担任。
周凯军、黄慧都是逃不开的,他们被通知去一趟行政楼会议室。
周凯军还是那一套说辞,“我不知道怎么就抄袭了。张硕的硕士论文也和我讨论过几次,没想到内容和黄慧的论文一样。”
“我根本没看过黄慧的论文。”
黄慧不到一米六的身高、瘦瘦的身材,外表显得小巧玲珑,她摆出了一副受害者的模样,面对调查小组的询问是一问三不知。
“这件事跟我无关,那篇论文,我早就发表了!”
“我还刚发表了一篇二区sci!”
两人都坚持自己的说法。
调查小组的工作就陷入了停滞,问题是,究竟怎么回事儿?难道真是张硕突然开窍了?
借用网络上的一句话,仅仅用半年时间,就从抄袭硕士变成了顶刊博士?
不可能!
在场的每个人都搞过学术研究,很清楚发物理顶刊有多难,这种结论简直就和骂他们自己是蠢才一样。
所以,只能是里面有问题。
调查组负责人田俊问起了当初认定张硕抄袭的事情,“为什么当时直接就认定张硕是抄袭?”
“抄袭同校博士生的论文?”
“抄袭一篇想找都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影响力的四区论文?”
他继续道,“我看了张硕的成绩,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硕士阶段,各科基本都是优秀,这种学生怎么可能抄袭呢?”
在场没有人回答。
简单来说,他们没有百分百确定张硕是抄袭,但问题在于,所有的证据都对张硕不利。
现在重新把事情审视一下,很多人心里还是有怀疑的。
张硕拿到高能所项目的时候,连周凯之的老师蒋维之院士都有怀疑,其他人怎么可能不怀疑呢?
问题是,没有证据。
他们总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把周凯军和黄慧钉死吧?
万一不是呢?
另外,这件事爆出来绝对会成为东港大学的严重污点。
田俊也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周凯军是杰青级别的数学教授,他背后还有蒋维之院士,也不能只简单怀疑就直接做出认定的。
调查到此进入死胡同。
田俊也不知该怎么解决,他干脆就讨论起应对舆情的问题,临时方法就是大家翻翻手机新闻,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再针对性考虑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