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问题,他的心情一定会有影响,还能不能代表计算中心作报告,就要到时候再看情况。
崔凯文、鲍贺星是这么想的。
杨海峰等人也觉得他们考虑很周到,学者做的研究被证明错误,绝对是对个人的很大打击。
张硕倒是不在意,他笑道,“应该没有问题。”
他也没有直接应下来。
之后一行人就继续说起了偏差值的问题,尤其是出现区域粒子断层的分析结果,偏差值比其他实验分析结果要小。
为什么呢?
张硕说了一下看法,“如果实验过程中,内部存在我们不知道的影响因素。”
“这种影响因素会带来偏差,有时候,表现在整体上,有时候,表现在区域上。”
“这样就能解释通了。”
他继续道,“对于这种未知的发现,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数学手段去分析研究,比如,建立函数、方程,结合实验参数进行分析。”
“偏差度,你们应该有理解了,最主要受到外在的因素影响,但如果内在也存在影响,粒子碰撞速度、携带的总能量、环境磁场等等,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我觉得能量,尤其是电磁能量,可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张硕认真说了起来。
他所说的内容涵盖了粒子对撞的实验原理,以及对粒子对撞过程各个参数影响的分析,也包括电磁能量在碰撞中可能起到的作用,等等。
粒子对撞实验,一直被关注的都是碰到速度、碰撞后逸散的粒子。
电磁能量,甚至被认为是干扰因素。
实验使用质子束只是因为质子带正电,可以被线圈磁场不断地加速,而中子不携带电荷就无法一直加速。
张硕边说边和其他人讨论着。
当讨论深入到实验基础原理、各参数问题,再包括更深一层的粒子标准模型时,崔凯文和鲍贺星发现都根本插不上话了。
他们甚至有些听不懂了。
整个讨论都是张硕、杨海峰在说,另外三个同行的教授,也只是偶尔说上几句。
快要上飞机的时候,讨论才停下来。
杨海峰回过神惊讶的叹道,“张硕啊,我才知道,你竟然这么懂粒子物理!”
其他人也叹道,“我早就发现了,刚才我都根本插不上话。”
“你在这方面是不是很有研究?”
“不过也对呀,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能做出来,必须对各个参数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但是,粒子标准模型是理论啊。”
张硕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