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就讲哪一部分。
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集中在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上,大型实验牵扯的参数比较多,影响因素就比较多,评估判定计算的次数也会很多。
想全部理解通透,就必须要理清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
一个下午,耗在了对‘模块之间逻辑关系’的讲解上。
张硕也感觉很疲惫。
在酒店休息一晚后,第二天上午又来到计算中心,依旧是那个小会议室,依旧是石秋玲、程耀兴的人。
他们依旧有很多地方不理解。
张硕针对每一个难点,掰开了揉碎了去慢慢去讲。
罗勇军等人也一样。
他们依旧是在会议室,讲解一些算法规划中的问题。
罗勇军比张硕还要忙,模拟数字转化就是他负责的,模拟数字转化相对要容易的多,但围在身边提问的人也多。
张硕只面对三、四个人,罗勇军则需要面对一大片人。
邹广远三人倒是轻松了。
他们负责的是一些零散的算法规划内容,只要认真研究就能够理解,做了一遍报告以后,就感觉非常悠闲了,甚至有时间到周边园区逛上一圈。
这一趟旅途受到隆重接待,住着豪华酒店,工作还轻轻松松,他们都感觉不枉此行。
讲解工作持续了三天。
一直到第四天,石秋玲、廖振宇等人才完全消化了内容,他们理解了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的原理,也确定算法规划是完善的。
验收工作到此可以结束了。
虽然过程让人感觉很疲惫,但结果还是很不错的,算法规划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验收就可以一次性通过。
张硕对此很满意。
计算中心项目组更加满意。
曹孟波把希望压在了张硕的项目上,若是算法规划进行的不顺利,他们也会受到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算法规划完成就可以开启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是真正设计程序来完成算法。
这是双方都期待的。
下午,张硕还留在计算中心。
崔凯文和他一起在休息厅,聊起了其他事情,“我们又做了十几次实验计算,每一次的结果都符合你研究的偏差公式。”
“计算结果已经公布到平台了,核子组织那边都来询问具体情况。”
他说着有些得意。
在粒子物理的研究方向上,核子组织才是国际的风向标,高能所做的研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现在他们公布的实验计算数据,会引起核子组织的重点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