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反应自主控制、自主调节,并使得核聚变反应一直保持在平衡性阙值区间。
张硕一路都在思考核聚变的控制问题。
他当然不是要研究可控核聚变技术,实际上,可控核聚变也不一定比强于新的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难度则要比新的能源技术高很多。
从技术难度以及成本的角度考虑,可控核聚变已经被淘汰了。
他考虑的是‘以稳定的强力环境来反过来制造电磁力’。
核聚变能提供稳定的强力环境,若是能找到强力和电磁力的反向关联,就能够以稳定的强力环境,源源不断的输出磁场或电力。
这样就能制造出‘氢弹电池’。
当然,暂时还只是一个思路想法,要制造出氢弹电池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而其基础中的基础,是完成“电磁力、强力的数据和理论关联”研究。
“这就是我们的新方向。”
在返回苏东市以后,张硕马上去了源点论研究中心,并在刚建好的研究中心一楼办公室里,召集理论组的核心人员说起了研究方向。
“我们已经完成了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而新的方向就是研究电磁力和强力的关联。”
“这个方向相对更难一些,但是意义重大。”
“不管是对于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个方向上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首先要解决的是底层的复杂逻辑构架问题……”
张硕认真的说了起来。
在场除了张硕,李刘双悦以外,还有其他五个研究员,包括汤海益,郭华,还有刘明昆、蒋志阳以及薛斌。
刘明昆参与过电磁力、引力的理论关联研究,已经成为基础力关系模型方向最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理论中心确定成立后,张硕就邀请刘明昆来理论中心工作。
之前刘明昆是首都科技大学的教授,只是参与了张硕的项目组,而现在收到邀请以后,他也下定决心来。
两个多月时间,刘明昆结束了首都科技大学所有的工作,就正式加入了源点论研究中心,并成为理论办公室的一员。
理论办公室,也是源点论研究中心的核心团队。
蒋志阳、薛斌分别来自高能所理论物理研究室以及科技大学物理研究中心,都是为了项目派过来参与理论和实验工作的。
在引力制造实验结束后,两人受到张硕邀请也都决定留下来工作。
如果不算上张硕本人,理论办公室就只有五个名研究员,人数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但理论研究本来就不需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