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就是物理的瑰宝,是科技的引领者,是人类的希望啊……”
有些学者则在说着专业问题。
蒂恩-法比亚诺正和乔治-蒂尼走在一起,他感叹道,“现在已经确定了,确实是引力场技术测试,真是太了不起了。”
“如果不从事这个研究,也只是感慨技术,都根本不知道其代表着什么。”
“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那么复杂,他们究竟是怎么做的研究,既然能以此研究出引力场技术,”
乔治-蒂尼思考着,说道,“可能是我们的理解不够。”
“基础力关系框架,再包括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本来就都是张硕的研究,他对于理论理解更加深入。”
“当然,计算求解不是理论,但张硕同时也是计算数学的顶级专家,不过我认为其中还包含一些运气成分。”
蒂恩-法比亚诺赞同的点头,正因为从事相关的研究,才知道运气成分有多么大。
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太过于复杂,而针对其进行求解,哪怕只是想求出近似解组,都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工作。
这个近似解组还能直接进行应用……
怎么可能呢!
实际上,法比亚诺脑子里已经有了实验研究方向,他们并不需要确定一个近似解组,而是确定整体可应用的参数集,并对几个位置的参数进行实验数值调整。
在不断进行实验参数调整的过程中,来测试是否存在引力场信号。
这就是既定的方向。
虽然实验投入的会非常高,但却拥有一定时限的可能性,而从理论上去进行模型求解,哪怕只想求出一组近似解,感觉都是遥遥无期、无法完成的工作。
……
会议前一天,张硕作为会议的主办人,也在接待一些来参会的学者们。
此时,他正带着邱成文、严明等人,一起参观新修建的源点论研究中心。
他们边走也边说着话。
邱成文和张硕一起走在最前面,他转过头看着张硕满眼复杂,回顾三年前,张硕就只是个数学界小有名气的年轻人。现在,似乎已经可望而不可及。
张硕的成就实在太高了,远不是一个菲尔兹奖能够诠释的,而他在物理学的成就,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数学。
ns方程论证,所谓的‘千禧年数学猜想’,也只是张硕众多成果中的一个而已。
甚至说,走出数学界以后,好多人都忘记了张硕的这个成果,他们讨论的只有基础框关系框架,只有能量力场规范理论、电磁力引力的关联模型,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