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事实。
张硕能确定的就是理论没有问题,也就是电磁调节确实可以影响到核聚变的反应速率。
如果做很多的基础实验,就一定能够检测到电磁变化对核聚变反应速率的影响。
但要说以此实现可控核聚变,可行性是很难说的,没有基础实验的支持下,技术参数是不确定的。
比如,电磁调控需求非常高,变化频率非常快。
这就产生了一个技术精度的问题。
托卡马克装置控制核聚变,最大的问题是材料性能跟不上,同时,控制精度上也有很多问题。
电磁调控来影响核聚变反应速率,后者的问题更大一些,也就是现有的技术可能会无法实现所需求的控制精度,又或者,无法制造所需要超高磁场。
在说完了研究的问题以后,邱成文感兴趣的问道,“张硕,你是准备研究核聚变吗?”
不少人都认真听着。
“可能会吧。”张硕给了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邱成文笑道,“如果能以基础力关联的理论方向,研究出一种控制核聚变的新技术不管是否能转化为应用,相信对于理论以及科技都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说,意义重大!”
好多人不由跟着点头。
邱成文说的确实很有道理,即便新的技术依旧不能够让核聚变实现应用,却能说明基础力关联可以拓展其他的物理以及科技。
一些没实现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都能够以基础力关联进行理论解析,进而找到实现应用的方式。
这对于理论发展和科技研发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核聚变新的控制技术,也会成为源点论拓展方向的旗帜性研究。
现在人类科技有很多关键的技术,都只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覆盖。
还有一些技术,已经有应用基础,但因为其成本原因,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超导技术就是典型的例子。
即便是高温超导材料,也需要液氮来进行环境冷却,自然就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应用。
若是能够以基础力关联,对于超导理论机制进行论证,进而支持制造出需求更低、性价比更高的超导材料,也就能让超导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让科技取得快速的进步。
这些都是可以期待的。
在上午的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还在讨论张硕的研究报告。
有些知名学者则是碰到了记者,记者们对于张硕的研究也很感兴趣,他们询问了学者们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