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激动过后,他们还是要回到现实,刘洪磊深吸一口气,郁闷道,“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能够打击卫星。”
“到时候,就能做到对卫星的高效打击,而不只限于防御导弹袭击。”
“防空武器,也拥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佟智国也赞同的点头,“是啊,到时候,就完美了。”
“只是,很难啊……”
……
办公室里。
张硕对于所碰到的技术问题已经有了了解。
他第一时间就很清楚,只光靠计算无法完全解决精度问题,因为可以影响精度的因素太多,而且都不是百分百确定的数值。
多重因素堆叠在一起,自然肯定会有个偏差范围,偏差最低也会有几十米,甚至是几百米。
这是一过脑子就能想出的结论。
当然,更精准的计算还是有用的,肯定能够让偏差范围缩小,但具体就很难说了。
张硕并没有着急做研究,而是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他也想到了佟智国想到的内容--一种新的技术,比如,利用雷达进行轨迹路径修正。
然后,就否定了。
研究一种能用雷达对离子团进行轨迹修正的技术,还不如研究一种全新的打击武器。
后者都会更容易一些。
那么怎么解决呢?
张硕靠在了椅背上,双手抱胸闭上了眼睛,脑子里建立起离子团的打击路径。
离子团打击卫星,必定会受到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影响。
刘洪磊、佟智国介绍了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实际上,这两个影响因素是最大的。
从地面上看来,离子团的路径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是一条略带弯曲的弧线。
地球自转以及空气阻力叠加影响并不大,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反映到一千公里的太空,略微的偏差也会带来极大影响。
“那么是不是能够利用某种方法降低这种影响?”
“轨迹修正?”
“轨迹修正……”
张硕顺着思路仔细的思考,他想的轨迹修正,自然不是离子团自动修正轨迹,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轨迹,去对太空目标进行打击。
现在的打击轨迹是垂直打击,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找出目标距离离子炮最近的位置,然后再计算并进行打击。
“如果不在最近的位置呢,比如说从后面……”
“以接近追寻轨迹的方式,进行打击?”
他思考的眼前一亮。
不过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