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应传导,说的是反应会扩散传给其他材料,反应场扩散到管道、隔热材料等,就会对其进行直接性的侵蚀,最差也能造成快速损坏,反应传导效应再强一些,甚至可能引起大爆炸。
所以研究方面来说,安全体系比反应控制还要复杂。
如果把反应设备缩小到电池,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他们暂时也只知道,大原子对反应的耐受度高,但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元素或材料,能够完全不给反应的传导效应所影响。
后续张硕又谈了一大堆的内容,都和技术研究有关。
其他人也把张硕谈到的氢弹电池技术,当做一种未来概念性的技术,其实他们都没听到关键点。
张硕谈到的所谓技术难点,都和核聚变控制本身无关。比如,张硕谈到了一亿摄氏度的高温反应,如何在一个电池装置内部进行控制。
也继续说起,温度低于一亿摄氏度,如何让反应持续。
等等。
这些都是理论和技术问题。
另外,他还谈到了电能输出,也就是研究出技术以后怎么保证功率的输出,承载导体会不会受到高温影响等等。
这些都和反应控制本身无关。
核聚变的稳定控制方面,张硕早就想到了解决方案,就是添加一种‘强力控制’的材料,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对于反应进行稳定的调节来,保证保证温度和反应速率。
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以托卡马克装置来控制核聚变反应上,他们还知道张硕在核物理所的研究,下意识觉得,张硕依旧是想以托卡马克装置来完成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实际上,张硕就只是依托托卡马克装置的相关研究,来进行强力强度相关的测定而已。
他之所以选择托卡马克装置团队,主要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国际上并没有其他方向的研究能够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虽然都认为张硕进行的是概念性的技术研究,但几个老师还是保证会给研究最大程度的支持。
很多研究就是这样的,听起来概念性很高,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科研领域来说,概念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因为大量几乎无法实现的研究,又或者是理论性研究,才会支持应用科技的发展。
哪怕研究最终没有成果,但研究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积累。
更不用说,是张硕的研究了。
……
首都的会议最核心还是确定了离子炮的研究,并拟定了实现应用的计划表。
国际上来说,离子炮也一直是火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