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伸手拦了拦李穆,“何漏之有?”
廷尉寺讨论案件,主要讨论的量刑轻重问题,譬如这个案子,邵晴晴是杀人凶手的前提之下,是否该判处死刑,这才是他们要讨论的。因为每一案子都会成为下一个类似案件的判例,决定着大启朝刑罚的松与紧。
他们是不允许一个人的生死,由某一个人来决定了。
除非那个人是陛下。
那么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判处邵晴晴死刑这件事,并不能认为是廷尉寺众人就给李穆背书了。
“邵晴晴突然翻供,李穆但凡有心,都可以通过她杀死曹家人的顺序,还有杀人细节来判断她什么时候的供词是真的。可是他并没有,在邵晴晴认罪之后,立即便结案,认定她就是杀人凶手。”
周昭说起案子的时候,神情格外的认真。
“查案并非不可用刑讯逼供,但是每一个查案的人,都应该将屈打成招这四个字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凶手会隐瞒杀人事实而撒谎,嫌疑人自然也会因为受不了刑罚而胡乱认罪。
这需要仔细确认,显然李大人没有。此乃查案手法的第一个漏洞,后果如何,方才你们已经听到了。”
“其二,邵晴晴认罪之后,卷宗便是结案量刑了。
李大人你可搞明白了,邵晴晴一个不会武功的弱女子,是怎么悄无声息的每间隔三日便潜入曹家,悄无声息的杀死曹家的男丁的,铜盆从哪里来的,水又是从哪里来,还有杀人凶器帕子又是哪里来的?
卷宗里说了,死者是在密室之中被杀害。发现尸体的时候,门窗都是紧闭着的,邵晴晴又是如何从密室脱身的呢?
她用了什么特殊的手法,造成了这个密室?
卷宗里这一点写得十分不详尽,想来李大人凭借着抓了现行,有杀人动机,还有邵晴晴认罪的口供,断定了她就是凶手,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杀人细节。”
周昭说着,目光灼灼的看向了李穆。
“李大人在地方查案多年,应该知晓,这杀人手法十分不一般,寻常百姓根本就听所未听,闻所未闻。乃是内廷以及我们这种内行方才知晓的隐秘手法。
邵晴晴是从哪里知晓的?是谁指点了她?本案可还有第二个凶手?
你但凡问过了,就知晓邵晴晴根本就编不出来她是怎么杀死曹家六男丁的。”
何廷史听着,神情愈发凝重,他扭头看向了李穆一眼,复又神色复杂的看向了周昭。
“再说其三,你方才也说了,曹家发生命案之后,你立即封锁了消息。邵晴晴这种同曹家牵扯颇深的人,都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