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赤和晋国的形势完全调换过来,只不过晋国并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没有宓奚那般的君主出手力挽狂澜,相反,他们甚至直接被自家国君抛弃了。
晋军不得不与燕赤军拼死一战,那番情形,可堪悲壮。
胥黎没有下死手,他按照宓奚的嘱咐,主动上前与晋军首领谈判,言道燕赤看中他的才能,劝其归顺。
晋军将领未曾料到他竟然愿意给自己一条生路,最终带着自己部下尽数归降于燕赤。
那紧锁的城门是晋国历代国君费尽心血所造,其中布满阵法与机关,正是为防止敌军入侵专门建造。
胥黎正打算回禀宓奚,却先一步受到了宓奚给他的信件,上面写明了破处机关的和阵眼的方法。有了这封信,原本固若金汤的城门变得不堪一击,胥黎只了不到半日就成功攻破城门,俘获晋国国君极其皇子,押送回燕赤。
晋国兵败如山倒,已是燕赤囊中之物。
这场战争却还未结束,宓奚大有趁着士气鼎盛挥师北下的意思,这正随了胥黎的意,他已许久没有打过这样酣畅淋漓的仗了,于是先行前往云国与姬姒汇合,共对阮军。
唯一奇怪的一件事,便是北襄军的作为,他们明明是三个国家之中最为野心勃勃的那一个,也是最有能力与燕赤抗争的那一个,但是当燕赤开始反击的那一刻开始,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往后撤退,仿佛打定主意不与燕赤交锋。
纵使燕赤派人前去阻击,北襄军也如同壁虎断尾一般,将被燕赤军拦下的人尽数抛弃,其余人继续往回撤,就连一直驻扎在云国境内的军队,也开始拔营。
难道是惧于燕赤的猛烈攻势,所以未战先怯?还是说他们留有后招,意图以此迷惑于燕赤?
御书房内,宓奚紧锁眉头,手边堆叠着厚厚一摞信件。
这种信件所用纸张特殊,仔细一看,竟是北襄所产——这些密信居然皆来自北襄。
原来,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宓奚就陆续收到这些来自北襄的神秘信件。
一开始,宓奚并不知道这是何人所为,这些信件总能绕过宫中重重封锁,送到他的御桌上。
为此,他先是将宫内上下秘密彻查了一番,却未能找出送信之人,只有一个怀疑的对象——秦叹月。
但试探无果,他只好将关键放在信件内容上。
这一看,宓奚更是疑窦丛生、警铃大作。
因为其上所写,尽是他在燕赤的布局与谋划,小至他心中器重哪位大臣,又意图寻事罢黜哪位官员,大至他对军队的调遣与认命,简直分毫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