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进一些吧,今日这绿豆汤熬的颇为不错。”
众人欣然接受。
而关于那篇官府胥吏衙役考察报告的事情,貌似也就这么被暂时按下。
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
京中关于这篇报告的讨论,却是愈发热烈起来。
官员们自然是大多都站在了这份报告的立场上,呼吁朝廷应当尽早尽快推出新的政策,用以控扼压制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
而在民间。
地方上,却有不同的声音。
这些人所代表的,自然就是地方上那些盘根错节的士绅豪强势力。
这股势力发出的声音就更加直白。
为何地方官府会被胥吏衙役把控,还不是因为朝廷派来的官员能力不行。
为此这帮人还列举了不少真人真事。
其中就有昌平治安司,以及当下的顺天府,以及海瑞所为官的几处地方。
这些地方,可没有发生过衙门胥吏衙役欺负堂官的事情发生。
这番反驳,无疑是直直的打了那些发声官员的脸。
各方渐渐为了那篇文章,开始进入到白热化的辩论角逐之中。
双方都有着合乎情理的理由。
一时间竟然是相较不下。
而内阁则是在当日内部争论后,对这件事高高挂起,始终都是悬而不表,不曾发表意见。
于此同时。
严绍庭也躲在昌平,接收着各方传来的消息,审阅着各方投来希望能刊登在昌平报上的文章。
昌平书院人人都繁忙不已。
因为投稿的文章太多,以至于书院里的先生们不光要继续保证书院的课业,还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审阅投来的稿子文章。
反倒是裕王朱载坖,干的是愈发兴奋。
“润物,这篇文章我觉得不错,你看看?”
严绍庭接过满脸涨红,却干劲十足的裕王递来的文章。
文章说的是某县知县年轻欠缺经验,在县衙书吏们的帮助下,将本县治理的风生水起的旧事。
事情自然是真的。
不过却是用了春秋手法。
在徐渭看清说的是哪一县的事情后,立马就找到了这位年轻欠缺经验的县令的资料。
这篇文章没有提及的是,这个县令的正妻就是本县势力最大的那户人家的嫡女。
如此。
这件事就说得通了。
不过……
严绍庭看了眼裕王,还是开口道:“徐先生,这篇文章刊登本期昌平报上。”
徐渭看了一眼,随后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