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引得无数官员震惊惶恐。
过去。
他们无数次的上奏,希望皇帝能亲临朝政,能继续朝会,开经筵。
可现在。
忽然之间,皇帝竟然主动召集百官朝会,他们却又不安了起来。
可圣谕已下,无人胆敢拖延。
一时间各部司衙门乱作一团。
因为上衙点卯办公,只需要穿常服即可。
可若是上朝,却需要更换朝服。
于是乎。
嘉靖四十五年腊月十四日。
北京城里就出现了别开生面的一幕。
原本已经按时上衙点卯的大小文武百官,忽然一窝蜂的冲出官署衙门,往自家奔回。
大街上。
一座座软轿,一匹匹马狂奔不止。
住在北城的文武官员还算是幸运的,回家更换朝服再入宫,耗时不多。可那些住在南城的官员却就苦了,忙不迭的催促着加快速度。
皇城西南角的严府巷内。
传谕的太监也已经将最新的消息送到。
书房中。
早已换上太师朝服的严嵩,听到消息后,目光一愣,而后脸上露出一抹怅然。
原本已经端起的茶杯,被重新放下。
“皇上恐要大行了……”
昨日随着老太师一同回城的徐渭,亦是穿着一身朝服,在旁小声说着。
至于昨日消息传到昌平,就已是傍晚,严太师和徐渭自昌平赶到京城,又如何进入城内的。这对于当朝太师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
听到徐渭开口。
严嵩似乎很是不情愿的点了点头,眉头紧锁,一声轻叹:“文长。”
徐渭嗯了声,上前走到严嵩身边。
严嵩脸上神色百感交集的看向徐渭:“随老夫……行至皇极门吧……”
徐渭面色一动。
按理,老太师上朝,是可以乘坐软轿一路进到午门,乃至于是过午门的。
但现在老太师却要从严府一路走到皇极门。
徐渭却没有劝说,而是点头应下。
他清楚,对于严太师而言,皇帝大行,龙驭宾天,才是真正代表着属于他的那个时代的消亡。
君臣数十年。
不论如何,对严太师和皇帝而言,终究是有一份深厚的情谊在的。或许。
这才是严太师为何要行至皇极门的缘故。
徐渭只是从一旁的衣架上,为严嵩取了一件厚实的大氅披在其身上,而后便搀扶着严嵩走出书房。
书房外的院子里。
严家各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