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要说严绍庭治军的特色了。
与戚继光治军很有相同之处。
那就是操练的狠,但给赏的时候也毫不吝啬,甚至比之山字营在东南与倭寇作战时给赏还要快。
严绍庭才不管赏银应该什么时候给。
只要各路军中随军的兵部官员确定了将士们的杀敌数,那他就能立马发赏银,一颗蒙古人的人头便是十两银子,一枚金灿灿的隆庆金币。
至于还要将人头带到中军清点查验,这一条在严绍庭这里不算数。
自土木之后,朝廷对军中斩获定功就变得愈发严苛。条条框框的限制,最后导致功劳确实是在,但朝廷拿到官面上的斩获就变得可笑至极。
往往会出现数万大军,乃是十数万大军对阵厮杀几天,最后的斩首数只有几百甚是几十。
虽然这是防止军中杀良冒功,但也要分时候分地方不是?
如今大伙都在关外,能杀什么良冒功?
至于杀些没有跟随俺答部上阵的蒙古各部牧民?
在严绍庭看来,上没上阵都无所谓,反正是蒙古人就给赏。
甚至他都想上书重开杀胡令。
而大营前,随着严绍庭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军心也算是稳了下来,军规也算是慢慢入了这些将士心中。
各营官兵由将领们带回。
前锋军也被人安排着进入大营休整。
后营更是随着严绍庭犒赏大军的军令送到,开始宰杀牛羊,埋锅造饭。
严绍庭全程没有去查看那些被严鹄擒住的蒙古各部头人,只是牵着马漫步回营。
王崇古左看右看,最后也只能是远远的看了眼那些用蒙古语咿咿呀呀叫骂的贼子头人们,然后就追赶上已经走进大营的严绍庭。
“大将军。”
听到王崇古的声音,严绍庭头也不回,只是轻笑一声:“王督抚是还想劝说本官?觉得本官对幼弟太过严苛?”
王崇古当即拱手:“大将军掌军,下官不敢多言。严鹄将军确实有不遵军令,大将军如何责罚也是分内之事。”
严绍庭这才回头看向王崇古:“那王督抚是想说什么?”
王崇古眨眨眼:“下官……”
“这蒙古各部头人被我军擒获,大将军是不是该考虑率军押送贼子回京奏功了?”
严绍庭眼中流光一闪。
王崇古这是想跟着自己回京一趟呢。
他也不答,只是看向南边的阴山山口。
“本官在等一些人赶过来。”
王崇古面露不解,也回头看了一眼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