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英这件事。
徐家没有寻找过她,她也没有颜面回去,就这样留下和简若英一起生活,本以为会这样平淡而满足地过完一生,没想到又见到了他,在十二年后。
反反复复隐现于脑海中的回忆就像是涟漪那样一圈又一圈地晕开,原以为这是一潭死水,没想到竟会再一次兴起风浪。
简谨仪回忆她和徐谨礼相视的那一眼,徐谨礼好像记不得她了,那一眼非常温和客气,却又十足陌生……
第二天,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在讨论独大事件。
因为马来人优先政策,马来人原本在大学中的份额从百分之五十多上涨到百分之七十多,这就意味着有更多其他种族的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水苓还是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完成的学业,但现在南洋大学似乎也难以为继。
于是77年开始华侨就一直想办一所华人大学,成立了独大有限公司,专门用来为建造、承办学校筹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置办独立大学。
但不久独立大学就因为马来西亚教育局的反复叫停而不得办理,政府反对的理由是采用华文为教学语言违反国家政策中马来语为官方语言的政策,它由私人机构建立,并不正规,并且只招收华文独立中学的学生,对待其他种族并不公平。
为了办学校的事,一直僵持到81年九月开庭,那次辩护受到华侨的广泛关注,独大代表律师贝洛夫据理力争,解释独大办理的初衷是为了给马来西亚提供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并非只教授华人,教学媒介也并非只使用华文,马来文和英文也有使用,外加独立大学是一所民办的大学,所以其语言的使用即使用华文也是合理的。
这件事反复牵扯到81年十一月,独大的办学申请依旧被官方驳回。
今年2月再次开庭,贝洛夫律师据理力争高庭滥用否决权,忽视少数民族的利益,并且一所大学只是教育机构,而非政府机构,如何能说这样的一所机构危害了马来西亚的社会关系。
这次辩护的全程被做了重点采摘,刊登在报纸上,办公室里几乎人手一份。
不得不承认,从日占后开始,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一直荆棘满途。
80年马来西亚教育部宣布在全国实行3M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华小除了华文课和算术课,其他课程必须使用马来语。
这项政策推出之后,在华人内部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骚动,董教总、华社团体和反对党均提出强烈抗议,政府才不得不回应此事,保住了华小的华文教育。
最近,董教总又提呈一份备忘录,呼吁政府在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