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是怪兽,还是机器人,都需要强大的特效支持。
而现阶段的特效,成本都高的吓人。
《金刚》成本2.47亿美元,《变形金刚》成本1.5亿美元,《2012》成本2亿美元……
特效大片,动辄成本一亿往上,单位还是美元。
这让张辰心里直打鼓。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他仔细想过这里面的利弊。
《变形金刚》明年上市,狂揽7亿美元,还带起一股机器热。
《环太平洋》属于机甲,勉强属于同一个范畴,应该能蹭一波热度。
但有利必有弊。
《环太平洋》后世在北美卖的并不好,只在华夏卖的还不错。
虽然拍续集了,证明肯定是挣钱了,但肯定不是大爆。
像这种大制作,耗费那么多资金,占用的时间还长,如果不能大爆,意思就不大。
他自己也分析过,为什么同样是机器人类型,《变形金刚》就大卖了,《环太平洋》就扑街。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环太平洋》里机甲的造型有些太low了。
那时候《变形金刚》都已经出了好几部,人们习惯了精密机械一般的《变形金刚》,对傻大黑粗的笨重机甲就有些不太能接受。
但反过来一想,这其实就是美式审美和苏式审美的区别。
苏式审美看起来没有那么精密,但更有力量感,而且贴近赛博朋克。
后世赛博朋克在西方可是很流行的,说明苏式审美在欧美并非没有市场。
只不过《环太平洋》并没有将苏式审美做到极致。
说起苏式审美,最耳熟能详的其实就是《流浪地球》,里面所有的装备都是傻大黑粗的造型,充满了力量感。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凡曾经说过:“苏联美学风格是唯一我们能够找到的,更中国人有情感联系的工业设计,你可以看长安街依然保留了好多钟楼,特别是军事博物馆,典型的,那是一套美学体系,我们对那个东西有感情。”
这是一种可以激发国人共鸣的工业设计,所以偏苏式审美的《环太平》在国内大爆。
张辰自己也琢磨过,如果他真的把《环太平洋》搞出来,对上《变形金刚》,大概率还是完败。
但如果是《环太平洋》+《狂暴巨兽》,未必就会输。
一个粗暴笨重,一看就不好惹的铁疙瘩加上一个粗暴笨重,看上去的就暴戾无比的巨兽,那画风,肯定能牢牢吸引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