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骑马的骑马,乘车的乘车,走路的走路,浩浩荡荡的穿行于半个长安城的坊市之内。
今天其实是休沐的日子,云初却希望能让万年县的百姓们都知晓,过年了,官府还在,如果有不法之徒,害群之马一定从严从重惩处。
派人给平准药堂,学堂,悯孤院,义庄里的人送去了酒水,米粮,云初就宣布县衙六部封印,直到正月十八日之后,再行解封,也给这一年的辛劳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长安百姓来说,永徽六年已经算是彻底的过去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经过的那个多灾多难的永徽六年间,后世的史学家将之称之为“永徽盛世”!
在过去的六年中,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丰收年多于灾荒年,虽然还是吃不饱饭,但是,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天快黑的时候,长安城里的钟声全部被敲响了,每一声钟声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盼。
云初也希望人们的愿望都能实现。
别处他不敢保证,至少,在万年县,显庆元年的日子一定会过的比永徽年间要好。
且,是一定的。
第三卷平地起风雷
第一章针锋相对
显庆元年一月,三藏玄奘法师在翻译了《因明论》之后,休憩良久之后,又开始翻译《理门论》。
这一次,法师没有继续留在大慈恩寺,而是径直去了灞上的栖云寺。
这是一座小庙,占地不过二十亩,佛堂不过三间,这间寺庙虽然很小,算不上宏大,但是,却修建的极为精巧,即便是一窗一棂,一砖一瓦一门楣,到处都透着一股子恬淡的意味。
寺庙的主体并不是佛堂,而是一座高大的亭子,在这个亭子里矗立着半截被雷电劈死的古柏。
这棵古柏极为巨大,仅存的半截树干,七八个人手拉手都环抱不过来。
晋昌坊的高手工匠们,竟然利用这半截柏木,硬是雕刻出来一座灵山。
灵山在哪里呢?
有佛的地方便是灵山。
所以,这半截枯木的顶端,矗立着层层叠叠,几乎没有尽数的佛。
在这些佛的身下,就是一条漫长的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石阶小路。
这条小路峰回路转的从灵山一直漫延到了人间。
就在小路的开端,有一个背着行囊的小沙弥,正在仰望云山雾罩的灵山,而灵山上的万千神佛,也在焦急看着小路开端的小沙弥。
与别处的佛像表现出来的平和,幸福,慈悲的模样不同,这座灵山上的佛陀们,神态各异,且各个不安,似乎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